专业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专业设置

1、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面向广播电视播控技术支持与维护、传输与接收技术支持与维护、融媒体技术支持等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数字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媒体融合技术等知识,具备数字广播电视系统和融媒体平台的施工、调试与维护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广播电视播控机房值机和维护、广播电视传输与接收网络系统的维护、融媒体平台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优势:

校级重点专业、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

主要课程:

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电视技术与应用、数字卫星通信、数字电视节目播控技术、PCB 设计与制作、短视频制作、数字摄影基础、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新媒体策划与文案写作、融媒体技术应用与实战,可在校内外进行广播电视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接收、融媒体平台调试与运行等实训

就业方向:

可在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广播电视系统设备集成公司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及就业;也可专升本,升入广播电视工程、网络工程专业就读本科;还可选择自主创业和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等。


2、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

专业简介:

大数据专业是结合国家数字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设置的新兴专业,该专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大数据技术人才的需求,对接信息技术产业、依托信息服务行业,与大型软件企业合作,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大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分析与可视化,大型软件的应用、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可在软件企业中从事大数据技术开发与服务,大型软件的项目实施、技术服务、二次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面向大数据应用领域,主要学习大数据运维、采集、存储、分析、可视化等知识和技术技能。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育理念先进。该团队已发表教科研论文10余篇,主持校级课题和在线开放课程5余项。实训条件优秀、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特色鲜明。教学团队由企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家和学校“双师型”教师混编上课,课程教学融入企业文化、企业工程案例,产业导师全程带班,全面提升学生产业实践技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ICT产业链实际需求。

主要课程: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Linux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数据采集》、《Hadoop大数据开发技术》、《Spark技术与应用》、《Hbase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与应用》、《Hive数据仓库应用》《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应用与设计》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有: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金融、体育、在线教育、交通、物流、电商等。

热门岗位主要有:爬虫工程师、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大数据运维工程师、大数据可视化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数据挖掘工程师、机器学习工程师


3、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专业简介: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全面人才,专注服务于数字文化产业和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该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将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毕业后能够胜任算法工程师、数据标注、计算机视觉和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技术相关工作,同时也能够从事Java程序开发,进行面向对象编程,此外还具备机器人技术支持与运维的能力。这三个方向共同构成了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路径,使其成为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专业优势:

该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其中专任教师与兼职骨干教师相结合,团队中大部分教师都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占比高达80%以上,且双师型教师占比也超过70%。这些教师不仅学历高,而且专业技术精湛。近年来,该专业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殊荣,包括在2022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两项,在四川省“中行杯”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赛项中荣获一等奖两项等多项大奖。在2023年的中银杯中,又摘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得益于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该专业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组建了实力雄厚的教师团队,并设立了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授课、实训和顶岗实习机会。此外,该专业还积极推荐优秀毕业生到合作企业就业,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主要课程:

就业方向:

 4、数字媒体技术

专业简介: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将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集成到一起的综合性专业。本专业培养从事UI设计、交互设计、web网页开发、H5交互动画制作、影视后期编辑、U3D开发、三维模型设计、VR/AR制作等岗位,具有艺术素养、创新创意、技术应用特长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优势:

字媒体技术专业建立工作室团队,以竞赛项目为学习载体,依托实训室,教学和岗位结合,不断整合优化课程;以实践为学习重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竞赛工作室为组织形式,还原真实工作场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不断实现自我建设,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坚持“一新四业”(创新+产业+专业+就业+创业)的紧密指导思想,以创新驱动四业发展,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个人价值,拓展大学生职业发展空间。培养出“懂技术、能开发、强制作、会管理”的融合传统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

数字摄影基础 数字音像后期合成

数字媒体交互设计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虚拟现实交互设计 三维设计与制作

AE动效设计 网页设计与制作

版式设计 短视频制作

Web开发实战

就业方向: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为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一门新兴专业,其就业前景广阔,社会需求量巨大。毕业生主要面向影视动漫制作、电视传媒行业、动漫及游戏等互联网互动娱乐领域、广告传播等商业制作公司以及电视台等行业,从事与数字媒体相关的各类工作。

1、多媒体制作方向

毕业生可进入广告公司、媒体机构、制作公司等,担任多媒体制作人员,负责视频制作、动画制作、音频制作等工作。他们将为广告、电视节目、电影等提供技术支持,创造引人入胜的视听效果。

2、网络媒体运营方向

在互联网公司、新闻机构、社交媒体平台等,毕业生可担任网络媒体运营专员,负责管理和维护网站、社交媒体账号,制定并执行数字营销策略,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参与度。

3、游戏开发方向

对于热爱游戏的毕业生,游戏开发公司将是他们的理想选择。在这里,他们可以参与游戏策划、美术设计、程序开发等工作,负责创建游戏内容和功能,并参与游戏的测试和优化,为玩家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

4、交互设计方向

用户体验设计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等是交互设计方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场所。他们将负责设计用户界面、用户交互流程,优化产品的用户体验,确保产品易用且能满足用户需求。

5、VR/AR技术应用方向

随着VR/AR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领域为数字媒体技术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他们可以在VR/AR技术公司、教育机构、娱乐产业等领域从事VR/AR应用的开发、内容制作和用户体验设计等工作,为未来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世界贡献力量。


5、移动互联网专业

专业简介:

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紧密对接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服务于四川省建设电子信息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人工智能战略新兴产业的战略布局。专业着眼于面向计算机、通信、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个信息化技术创新领域的产业在国产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核心硬件、操作系统等方面。着重培养从事鸿蒙软件应用开发、嵌入式技术与边缘计算、移动应用开发、软件开发与测试、项目管理、产品经理等“高度紧缺岗位”的,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服务于四川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专业优势:

移动互联应用是我国战略性产业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每年有数十万移动互联产业人才缺口。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专业课程设有选修课、必修课,选修课设高等数学、软件类、计算机类等,每门专业课理论课教学占50%,实训占50%。做到一般学生与优秀学生学习、就业、升本统筹兼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紧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兴专业的需求,现有设备完全满足软件设计与硬件搭建各环节的实训要求。完备的校内实训条件,除了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以外,也为学生考取“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提供有力保障。落实“岗课赛证”相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

依托校内、校外两种类型实训基地,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协同培养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多层次、多形式与企业开展合作,把企业生产过程融合于专业教学过程,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标准与企业标准对接,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过程实施,教师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管理。本专业依托学院“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全国嵌入式系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

专业课程设置对接真实职业场景和工作情境,开设移动互联应用开发与测试、移动互联硬件开发、移动互联应用系统集成和测试等课程与实训。专业核心课程如下:

 

移动终端微控制器开发

软件测试

APP应用开发实战

软件需求分析与原型设计

项目管理

就业方向:

面向移动互联网相关行业企业的嵌入式产品设计与开发,软件开发与测试、软件项目实施与技术支持、IT项目管理等工作岗位,包括嵌入式工程师、鸿蒙软件应用开发工程师、微信小程序开发工程师、Android应用(APP)开发工程师、Web前端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等岗位。




©2003-2023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03584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0099号

地址: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锦江路四段399号

电话:028-85769208 传真:028-85766792 招生热线:028-85769752 028-85766716 

办学突出问题举报投诉电话:028-85766755、电子信箱:2100179926@qq.com

微信扫一扫

访问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