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文化信息学院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2024年修订)
教务处 编印
2024年6月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大数据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群名称及群内专业和代码
专业群名称:大数据技术专业群
包含专业及代码:数字广播电视技术(560203)、大数据技术(510205)、人工智能技术应用(510209)、移动互联应用技术(510106)、数字媒体技术(510204)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职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毕业、中专、技校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应征入伍或创业等适当延长修业年限。
四、职业面向
表1 专业群面向岗位
专业 |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
主要岗位(或技术领域)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社会认可度高的行业企业标准和证书举例 |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
电子与信息大类(51) |
电子信息类(5101) |
1.2-02-10-02计算机硬件工程技术人员 2.2-02-10-03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 3.2-02-10-04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 4.2-02-10-05信息系统分析工程技术人员 5.4-01-02-02电子商务师 6.4-04-0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 |
1.前端开发工程师 2.移动互联网运营专员 3.软件测试工程师 4.微信小程序开发 5.软件开发(移动端)工程师 |
Web前端开发 华为认证证书 测试工程师 助理电子商务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
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
新闻传播大类(56) |
广播影视类(5602) |
1.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人员(4-04-03) 2.广播电影电视及演艺设备工程技术人员(2-02-14) 3.信息通信网络维护人员 (4-04-02) 4.电子设备装配调试人员(6-25-04) |
1.融媒体技术支持 2.机房管理与网络播控岗位 3.广播电视播控技术支持与维护 4.新媒体营销与客服 5.网络工程师 6.短视频剪辑师 |
广电和通信设备电子装接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 |
大数据 技术 |
电子与信息大类(51) |
计算机类(5103) |
1.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2-02-10-03) 2.信息系统分析工程技术人员(2-02-10-05) 3.数据分析处理工程技术人员(2-02-30-09) 4.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人员(2-02-30-08) 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4-04-04) |
1.大数据平台运维工程师 2.网络数据采集和存储 3.数据分析工程师 4.数据可视化产品开发 5.大数据应用开发 6.大数据技术服务 7.数据库系统工程 |
大数据平台运维(中级证书) 大数据应用开发(Python)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 大数据平台部署与管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电子与信息大类(51) |
计算机类(5103) |
1.计算机硬件工程技术人员(2-02-10-02) 2.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2-02-10-03) 3.电子设备装配调试人员(6-25-04) 4.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2-02-07-07) |
1.智能机器人系统应用编程 2.智能机器人系统运维与应用 3. K12机器人教育培训 4.智能机器人视觉应用 5.智能产品销售与技术支持 6.数据标注工程师 |
机器人实施与运维等级证书 机器视觉系统应用等级证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 |
数字媒体技术 |
电子与信息大类(51) |
计算机类(5102) |
1.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2-02-10-03) 2.动画制作员(4-13-02-02) 3.陈列展览设计人员(2-09-06-09) 4.技术编辑(2-02-02-03) 5.音像电子出版物编辑(2-10-02-04) |
1.程序设计师 2.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 3.交互应用设计师 4.VR开发工程师 5.web前端开发工程师 6.UI设计师 |
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 界面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数字媒体交互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五、组群逻辑
(一)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
人工智能、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移动互联应用、大数据、数字媒体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全新的数字文化产业革命。基于数字文化产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本专业群依据数据是基础,分析是关键,融合是核心,服务是目标的思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数字文化产业的多维数据采集、传输,数据是基础;以“大数据技术”专业为核心,主要面向数字文化产业大数据采集、清洗与应用开发,着重分析和管理数据,运用5G、云计算技术搭建数字文化产业大数据平台,分析是关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面向数字化文化创新建设,进一步挖掘数据,深度学习,运用算法构建模型,制造智能化产品做出响应,融合是核心;“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主要面向个性化、差异化的文化产业创新创造服务,按需定制可视化的APP应用程序,服务是目的。对接数字文化全产业链,培养新一代数字文化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助力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服务于四川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二)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
针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急需数字文化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问题,融通岗课赛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培养文化产业大数据采集与清洗、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平台运维、智能电视技术系统运维、应用软件开发、UI设计、应用软件测试、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群内专业的逻辑性
群内专业围绕数据源是基础,分析是关键,融合是核心,服务是目标的思路,以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中间关键层,与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组成专业群,对接数字文化全产业链,培养新一代数字文化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助力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
化、智能化发展,服务于四川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专业面向相通、专业基础相同、教学资源相融”典型特征。一是专业面向相通。5 个专业均服务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面向数字文化信息技术产业岗位群,以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基础,技术领域相近,5 个专业知识技术交叉融合明显。二是专业基础相同。5 个专业实现通识教育和计算机基础课程全群共享,均应掌握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网络操作系统、程序设计基础等共有知识,具备计算机应用、网络建设与维护、数据库建设与管理、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程序阅读、编写与测试等基本技能。三是教学资源相融。群内专业在师资、校企合作、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方面具有较高的共享度,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打造链条完备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平台,促进优势互补,能够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相融共享。
六、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群面向数字文化产业大数据采集、清洗与应用开发,数字文化产业个性化服务、安全运维及管理、智能化建设等职业群,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群知识和技术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从事数字文化产业所需要的数字文化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群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互联网加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围绕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5 个专业开展人才培养。培养学生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数据仓库管理,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应用,移动互联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打造专业技术过硬,符合行业需求,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专业群素质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 1~2 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 1~2 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7)具有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
(8)具有互联网+意识。
2.专业群基础知识要求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新工科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2)掌握数据库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相关的基础知识;
(3)掌握新媒体、短视频制作与剪辑的软件应用知识;
(4)掌握软件需求分析和方案制定知识;
(5)掌握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关的数字媒体、电子和通信等基础理论知识和移动互联专业知识;
(6)掌握移动互联、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穿戴等设备的种类、性能、系统等相关知识;
(7)了解新工科的行业前景及就业知识。
3.专业群的基础能力要求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跟踪和检索最新工程领域的相关技术信息能力;
(4)具有新业态新技术适应能力;
(5)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创业能力;
(6)具备数据库的安装与配置能力;
(7)具备数据库的创建、修改、设置、备份、恢复的能力;
(8)具备认知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能力;
(9)具备配置和测试网络协议、划分子网的能力;
(10)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11)具备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
(12)具备调试程序的能力。
4.专业群的职业能力要求
(1)具备大数据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能力;
(2)具备移动应用软件的应用开发能力;
(3)具备Java应用开发能力;
(4)具备Web前后端编程能力;
(5)具备UI界面设计能力;
(6)具备终端应用开发能力;
(7)具备网络软硬件搭建及故障排除能力;
(8)具备智能设备的售前和售后技术支持能力;
(9)具备熟练进行数据库开发、使用及维护能力;
(10)具备熟练编写IT文档的能力;
(11)具备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和无线网络进行安装与调试能力;
(12)具备网络虚拟系统搭建和系统平台设备配置部署能力。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可选”思路 ,构建通识平台+专业群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专业拓展模块+素质教育拓展教育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岗课赛证融合,将1+X证书内容、技能竞赛标准和职业岗位需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专业课程思政为骨干,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实现三全育人。
(一)底层共享课程
1.通识教育平台。
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民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生命与健康五大模块,由公共必修、公共限选和公共选修课程组成。
(1)公共必修课程
将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国家安全教育、公共英语、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素质拓展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列为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2)公共限选课程
公共限选课是部分专业必须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将大学语文、体育与健康、美育等课程列为公共限选课。
(3)公共选修课程
公共选修课程由线上线下两部分课程组成,由通识教育部负责组织安排及管理考核。三年制学生须在第2-5学期修满8学分,五年制学生须在第2-5学期修满4学分。
表2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 |
教学要求 |
公共必修课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了解大学阶段的人生课题,了解大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 (2)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掌握正确人生观的主要内容,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明确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 (3)掌握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4)了解法律的概念和历史发展,掌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和意义,了解我国宪法的形成、地位及基本原则,了解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2.能力目标 (1)能够适应大学生活,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能够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中,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2)增强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提高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3)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自觉提升自身道德素养; (4)树立法律意识,具备法治思维,养成守法习惯,提高用法能力。 3.素质目标 (1)树立对党和国家的情感认同,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2)在人生实践中继承和弘扬中国精神; (3)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4)对法律有敬畏之心,对社会主义法律有认同感,尊重法律权威。 |
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
1.该课程以“线上教学+课堂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为教学模式,体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理论实践一体化。 2.根据线上学习情况,学生具体学情,可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使课堂专题教学具有针对性,连贯性,融合性,扩展性。 3.实践教学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关照学生专业,提升学生获得感,发挥思政课在课程思政中的引领作用,增强协同育人效果。 4.可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5.学习成绩评定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实行过程化考核。总成绩主要包括在线学习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 |
公共必修课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1.知识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 (2)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 (3)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历史思维等能力; (3)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状况和自己的生活环境。 3.素质目标 (1)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解,坚定四个自信; (2)增强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听党话,跟党走; (3)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
课程主要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重点阐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
1.本课程以专题化理论教学为主,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2.在教学中实行项目化实践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校内外实践项目,如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校园图片展、专项调研等实践项目。 3.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灵活多样。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专题理论教学法、问题链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 4.在学习成绩评定方面,注重科学性、合理性,把线上线下学习过程化评价与期末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
公共必修课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1.知识目标 (1)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 (2)明确“两个结合”是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 (3)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完整的科学体系。 (4)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5)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2.能力目标 (1)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 (2)能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能高度认同国家发展道路,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 (4)能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做到知行合一,自觉用这一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生动实践。 3.素质目标 (1)具备学习理论自觉性,具有责任感、使命感,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 (2)自觉学习科学知识、培育科学精神、掌握思维方法,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 (3)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4)认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 |
1.该课程以专题化理论教学为主线,深刻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内在逻辑、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等,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主要以系统学习和理论阐释的方式,运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学习成绩评定注重科学性与实效性,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体现合理性与科学性,平时成绩占60%,包括出勤10%,线上学习10%,课堂表现和作业10%和实践项目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采取闭卷形式,线上客观题和线下主观题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线上考试包括单选、多选和判断三种题型,线下考试为一道主观题。 |
公共必修课 |
形势与政策 |
1.知识目标 (1)了解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了解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 (4)了解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的对外政策。 2.能力目标 (1)培养全球视野,能够站在全球的高度,理解不同文化和经济体之间的互动。 (2)提升政策理解能力,掌握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政策背后的意图和可能的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 (3)锻炼决策能力,提高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明智选择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理解和执行政策,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觉悟。 (2)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3)树立科学的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 3.充分用好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部联合举办的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会优质资源。 4.聚焦大学生关注的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热点。 5.根据教社科司函〔2024〕10号文下发的教学专题,结合本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明确教学重点,形成教案讲稿,丰富教学案例。 |
1.规范教学安排。严格落实“每年不断线”的要求,按照课程标准来建设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内容系统化,学分学时规范化,上课学生全覆盖。 2.提高师资水平。及时指导教师将新时代的伟大变革转化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案例,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增强上情下达、解疑答惑的时效性。 3.及时总结提高。及时凝练总结“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经验成果。 4.采用专题化教学模式深度探讨。以学生为主线上自学、讨论;以教师为主导线下系统讲授、答疑解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5.学习成绩的评定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公共必修课 |
军事理论 |
1.知识目标 (1)理解国防内涵、国防历史、国防战略、国防政策、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强军思想; (2)了解军事思想、战争、信息化装备的内涵、发展; (3)掌握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形成。 2.能力目标 (1)学会分辨妨碍国家安全的行为,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增强忧患意识、培养全球视野、激发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中国国防; 国家安全; 军事思想; 现代战争; 信息化装备。 |
本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军事基础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
公共必修课 |
军事技能 |
1.知识目标 (1)了解基本军事技能; (2)掌握军训方法。 2.能力目标 具有学习军事技术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和吃苦耐劳的军事素质; (2)培养学生具有严肃认真态度和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 |
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 射击与战术训练; 防卫技能与战时防护训练;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 |
1.重视军事教师队伍建设,并充分利用军民共建,请部队派人员帮训等形式,不断充实和加强教学力量。 2.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军事训练的具体内容,不断研究改进训练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启发式、诱导式、示范式的教学形式。 |
公共必修课 |
国家安全教育 |
1.知识目标 (1)掌握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论述; (2)掌握国家安全各重点领域的基本内涵、重要性、面临的威胁与挑战、维护的途径与方法。 2.能力目标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具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3.素质目标 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 |
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我国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形势与特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重点领域和重大意义,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以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不断拓展的新型领域安全。 |
1.本课程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利用微信平台,以图片、视频讲解为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自行安排完成学习任务和作业。 2.学生成绩评定方式:线上结果性考核占100%。 |
公共必修课 |
劳动教育 |
1.知识目标 (1)认识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性; (2)理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意义; (3)掌握劳动法规等理论知识点。 2.能力目标 具备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3.素质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
认识劳动、劳动“四最”、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体面劳动、劳动品质、劳动技能、劳动法规等理论知识点。 |
课程结合体验教学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指导高职学生掌握基本实践方法,在实践中提升劳动能力,实现知行合一的劳动育人的作用。 |
公共必修课 |
公共英语 |
1.知识目标 (1)掌握必要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具备必要的英语听、说、读、看、写、译技能; (2)熟悉相应的体态语言和多媒体手段,理解和表达口头和书面话语的意义,有效完成各种情境中的沟通任务。 2.能力目标 (1)具备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能力,辨别中英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异同,具有一定的逻辑、思辨和创新思维能力; (2)掌握必要的跨文化知识,具备跨文化技能,完成跨文化沟通任务。 3.素质目标 (1)明确英语学习的意义和目标,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能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资源、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 (2)具备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善于探究的思维品格; (3)培育多元文化素养,理解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1.词汇知识 学会使用 500 个左右的新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累计掌握2300~2600 个单词。 2.语法知识 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查漏补缺,夯实语法基础。 3.语篇知识 有效理解听到、读到或看到的语篇,并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根据交流需要选择恰当的语篇类型。设计合理的语篇结构,保持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4.语用知识 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语用知识,帮助学生根据不同情境,进行得体、有效的交际。 5.文化知识 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场文化和企业文化等知识。 |
1.落实核心素养,突出职业特色,加强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提升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与个性化发展。 2.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任务教学法、讲授法、个案教学法、小组讨论、学生陈述等方法,在听、说、读、写上进行分组练习和操练。 3.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的考核方式,体现合理性和科学性。形成性评价占60%,结果性评价占40%。 |
公共限选课 |
大学语文 |
1.知识目标 (1)掌握一定的文学基本常识,知晓有影响力的文学大家及其名作; (2)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基本概念与写作规范。 2.能力目标 (1)听说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听力训练,养成边听边记边想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准确运用中文进行口语表达; (2)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内容、主题、情感的解读能力;培养学生准确使用书面语言的能力; (3)创承能力:引导学生将大学语文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自觉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素质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文化自信,充分浸润家国情怀、时代使命、工匠精神,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培育职业道德,淬炼职业精神,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1.经典文学作品赏析 (1)引领学生学习经典文学作品,泛舟游览文学发展长河; (2)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增加文化底蕴,领略中华文化的魂。 2.语言表达训练 (1)指导学生准确运用中文进行口语表达; (2)精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常用应用文写作 (1)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2)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技能。 4.人文实训项目实践 (1)创设通专融合平台,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提取文化元素,结合专业技能,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深度构建“课程思政+大学语文+专业实践”的“三轴联动”育人模式。 2.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法,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过程的生动性。 3.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分享法、情景扮演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学生的主体性。 4.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估动态学习过程。过程性评价构成:课堂表现15%、在线微课视频学习20%、整本阅读10%、演说小视频10%、人文实训项目15%。结果性评价:期末小论文30%。 |
公共必修课 |
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基础 |
1.知识目标 (1)了解大数据、云计算等基本知识; (2)掌握人工智能的概念,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应用; (3)了解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 (4)掌握Word软件的基本知识; (5)掌握Excel软件的基本知识; (6)掌握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1)具备使用常用AI工具的基本能力; (2)具备使用Word对文字进行处理的基本能力; (3)具备使用Excel对表格进行处理的基本能力; (4)具备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能力。 3.素质目标 (1)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 (2)树立诚信品质; (3)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
1.人工智能基础。 2.文字处理软件Word 。 3.电子表格软件Excel。 4.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
1.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学习任务和作业。教师线下课以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案例法等方法授课。 2.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结果性考核的方式,体现合理性和科学性。过程性考核构成:课堂表现10%、线上微课学习4%、学生考勤8%、平时作业28%。结果性考核:机考50%。 |
公共限选课 |
体育与健康 |
1.知识目标 (1)了解体育运动基本常识,培育体育精神; (2)了解田径运动、篮球运动发展史; (3)明确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及田径、篮球裁判法; (4)明确田径运动及篮球运动健身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 (1)掌握跑跳投基础原理和锻炼方法; (2)掌握篮球运动运球、传接球、投篮基本技术和比赛战术; (3)掌握至少一项体育技能并科学应用于终身体育中。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形成终身体育的目标和坚持锻炼的习惯; (2)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团队合作、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等体育精神。 |
1.篮球运动 (1)篮球运动发展史及裁判法; (2)传接球、运球、 运球上篮、投篮技术; (3)常见比赛战术及实践; 2.田径运动 (1)田径运动发展史及裁判法; (2)身体素质练习; (3)短跑、中长跑立、定跳远、投掷铅球练习。 3.健康教育 (1)掌握正确锻炼方法; (2)掌握一般创伤急救处理方法。 |
1.教材采用《新编体育与健康教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精讲多练。 2.利用慕课、B站、精品课程网站等网络资源,将信息化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3.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师生互动效果。 4.期末成绩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构成,过程性评价占40%,结果性评价占60%。 |
公共必修课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1.知识目标 (1)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 (2)熟悉人生发展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方法; (3)掌握3-4种终生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与职业相关的自我持续学习能力,职场心理调适能力及沟通合作能力; (2)掌握识别生活与职场中心理危机的方法,及时正确求助和互助。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成为能独立、有价值,能创造幸福的高素质职场人; (2)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自己的品质和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3)树立终身的学习理念和自觉维护心理健康的自主意识; (4)具备自觉探索职业发展,并积极适应职场环境的能力。 |
1.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概述。 (1)心理学及心理健康基本含义; (2)心理异常识别; (3)心理咨询一般流程。 2.适应心理。 (1)新生适应; (2)职场环境适应; (3)人际关系适应与互动; (4)学习适应心理; (5)成人自我探索。 3.发展心理。 (1)情绪管理; (2)恋爱与性心理; (3)挫折教育; (4)生命教育。 |
1.本课程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有机结合,创新融入专业实践和课程思政内容,构建心理健康、通专融合、课程思政的三轴联动育人模式,助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2.教学要达到科学性、思想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3.教学方式灵活多样,采用PBL项目式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者。 4.学习成绩评定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学生成绩评定的构成: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占50%,结果性评价占50%。 |
公共必修课 |
健康教育(线上课程) |
1.知识目标 (1)掌握健康教育基础理论与知识,理解健康教育的意义; (2)掌握基本卫生保健知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自我学习培养沟通合作能力; (2)具备科学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提升面临意外事故的自救互救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成为能独立、有价值,能创造幸福的高素质职场人;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和自觉维护心理健康的自主意识; (3)树立新时代健康理念,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树立自觉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意识,积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
1.健康教育概述 (1)大学生活与健康人生; (2)健康新定义与健康管理; (3)身体活动。 2.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膳食; (2)健康睡眠; (3)网络健康; (4)常见传染病预防。 3.突发事件与个人安全防范 (1)突发事件与处理; (2)安全教育。 |
1.课程融入专业实践和课程思政内容,从生理到心理、从习惯养成到疾病预防等多角度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通过线上学习,做好线下的预习和复习,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主动探讨学习中的问题,积极分享学习心得。 3.注重评价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学生成绩评定的构成为:线上形成性评价占80%+结果性评价占20%。 |
2.素质拓展教育
根据专业群培养和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素质拓展教育主要涵盖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艺术体验与审美修养、文化沟通与交往能力、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自我管理与社会工作、领导能力、技能培训和劳动教育等九个方面,由校团委负责组织安排及管理考核。学生在校期间需修满6学分。
表3 素质教育拓展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 |
教学要求 |
公共必修课 |
素质拓展教育 |
1.忠诚感和责任心。培养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和人民利益,具有深厚爱国热情和强烈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具有较高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基本的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标准和道德原则。 2.实践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专业思想明确,具有对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开阔的知识视野,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方法和完善知识、能力结构的理想、信念和激情;具有对知识的感悟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运用网络新媒体搜索、获取、处理、传播信息的基本信息处理技能。 3.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即学生要有良好的体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正确的自我分析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耐受力;具有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协作意识和协调能力;自我认同,自我热爱;具有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 4.宽广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竞争意识,了解不同国家文化,掌握跨文化交流的人文底蕴和基本技能。 5.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劳动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
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领导能力与技能培训;自我管理与社会工作,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文化沟通与交往能力;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艺术体验与审美修养;劳动实践教育。 |
1.该课程体系采取项目管理,进一步整合和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各种项目,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和需求开设,不仅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奠定基础,也帮助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课程主要通过讲座、活动和竞赛三种形式予以呈现。 2.必修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自我管理与社会工作,劳动实践教育,每个分类至少修满15分。选修包括领导能力与技能培训,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化沟通与交往能力,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艺术体验与审美修养,选修课程不少于3门,应获积分不少于60分。三年制获得不少于120个积分,五年制获得不少于60个积分。最后将所获积分进行百分百量化考核。 |
3.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结合专业教育组织实施。
表4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 |
教学要求 |
公共必修课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1.知识目标 (1)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 (2)明确自身的特点、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及社会环境; (3)规划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我探索技能、生涯发展决策技能; (2)培养学生通用技能,包括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 3.素质目标 (1)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 (2)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观,把个人特质和职业需求、社会发展相结合; (3)具备职业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生涯发展主动付出积极努力。 |
1.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 (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理论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自我世界探索 (1)自我探索(兴趣、价值); (2)自我探索(性格、能力)。 3.职业世界探索 (1)职业世界、环境。 4.职业决策与行动实施 (1)职业决策内涵和影响因素; (2)职业决策法法和实施。 5.线下讲座 (1)经验分享; (2)报告。 |
1.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学习任务、参与互动讨论和作业测试。 线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开展讲座和报告。 2.采用过程性考核+结果性考核的方式,体现合理性和科学性。过程性考核占50%,包括学生考勤10%、个人发言15%、小组任务生涯人物访谈报告25%。结果性考核占50%,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50%。 |
公共必修课 |
就业指导 |
1.知识目标 (1)了解就业与创业的相关知识; (2)掌握必要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 2.能力目标 (1)增强就业竞争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2)确立高尚的职业理想,成功地走向理想的工作岗位。 3.素质目标 (1)树立大学生自主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的意识; (2)培养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观; (3)具备把个人特质和职业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意识; (4)掌握职业的真实内涵,为职业生涯发展而努力奋斗。 |
1.就业政策和形势分析;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3.创业就业基本技能训练; 4.简历撰写和面试技巧培训; 5.就业应具备的法律知识; 6.毕业生工作初期的适应。 |
1.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学习任务、参与互动讨论和作业测试。线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开展讲座和报告。 2.采用过程性考核+结果性考核的方式,过程性考核占50%,包括学生考勤10%、个人发言15%、小组任务25%。结果性考核占50%,包括学习报告撰写50%。 |
公共必修课 |
创新创业教育 |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及法规,创业过程中的资源需求,以及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模式。 2.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创业精神,以及资源整合、团队建设、资金筹募等创业技能,使学生能用创业的思维和行为准则开展工作,具有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创业资源获取方法。 3.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了解创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创业过程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初创企业的特点;促进学生识别创业机会、开创公司、经营管理企业能力的提升;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创新创业路径。 |
开设具有行业特点、与创新创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专创融合课程,着重提升学生创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开设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各类创业培训和实践活动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采取导师制开展学生双创项目立项和孵化,通过课程选拔优质项目参加创业赛事,入驻校级孵化基地。 |
1.主要通过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和创业竞赛三种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项目化教学,实施多元评价和能力考核。 2.创业培训包括SYB创业培训和创新创业训练营课程;创业项目依托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创业竞赛主要包括挑战杯和“互联网+”等赛事的校级选拔赛,学生须任选一种完成,所获成绩进行百分百量化考核。 |
4.专业群基础平台
根据专业群各典型工作任务共有的基本职业能力归并到一起,组合成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将以知识学习为主的共有知识点归并到一起,构建基础理实一体化课程(B类课程)﹔将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共有技能点归并到一起,构建基础实训课程(C类课程)。大数据技术专业群优选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人工智能导论、操作系统5门课程作为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
表5 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 |
课程 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 |
教学要求 |
专业必修课 |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
1.知识目标 (1)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数据库软件的安装和主要组件的操作方法; (3)掌握数据收集和数据库分析与设计方法; (4)掌握数据库创建、维护和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数据检索等基本应用。 2.能力目标 (1)创建并维护数据库的能力; (2)创建和管理表、编辑数据的能力; (3)检索数据的能力; (4)利用MYSQL语言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 (5)创建索引、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能力; (6)对数据进行复制和恢复的能力,数据安全性、完整性保证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数据库基础知识、安装与配置; 2.创建与管理数据库与表、图形化工具管理数据库和表,增、删、改表数据; 3.数据库完整性约束、分类汇总与排序; 4.视图创建与维护; 5.索引和数据完整性约束; 6.触发器、存储过程和事务; 7.用户和数据权限管理; 8.数据备份与恢复。 |
1.该课程以“线上+线下+实践教学”为教学模式,体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理论实践一体化。 2.根据学生具体学情,引入思政元素,重构教材内容,使课堂专题教学具有针对性,连贯性,融合性,扩展性。 3.可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 4.学习成绩评定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过程化考核和期末笔试。总成绩主要包括在线学习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卷面成绩。 |
专业必修课 |
计算机网络应用 |
1.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2)掌握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概念; (3)掌握网络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分层协议,网络互连。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5)掌握网络互联设备的工作原理; (6)掌握网络安全知识。 2.能力目标 (1)具有进行小型局域网设计和组建的能力; (2)具有正确识读和绘制小型和中型局域网拓扑图的能力; (3)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的能力; (4)具有对网络进行管理,网络安全进行设置,能够搭建基本服务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创造性工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1.计算机网络概论; 2.计算机网络通信基础; 3.局域网工作原理; 4.TCP/IP工作原理; 5.网络互联技术; 6.网络操作系统配置和应用; 7.网络管理和安全。 |
1.该课程以“线上+线下+实践教学”为教学模式,体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理论实践一体化。 2.根据学生具体学情,引入思政元素,融通课赛内容,使课堂专题教学具有针对性,连贯性,融合性,扩展性。 3.可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 4.学习成绩评定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过程化考核和期末笔试。总成绩主要包括在线学习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卷面成绩。 |
专业必修课 |
人工智能导论 |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 (2)了解人工智能对现代生活的改变和影响; (3)了解人工智能定义、研究领域、发展、社会价值和应用领域、未来与展望; (4)了解知识表示、知识图谱、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智能识别、自然语言理解、专家系统及智能体与智能机器人的相关概念及应用。 2.能力目标 (1)培养人工智能的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科技视野; (2)能够熟练使用生活中常用的人工智能产品; 3.素质目标 (1)养成善于思考、深入研究的良好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精神; (2)培养细致缜密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沟通交流和书面表达能力; (3)养成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
1.人工智能概述; 2.人工智能基础知识; 3.机器学习; 4.深度学习; 5.计算机视觉; 6.自然语言处理; 7.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 8.智能机器人。 |
1.课程以“线上视频+线下教学”为教学模式,体现理论课的信息化教学。 2.本课程的教学融入改革、思政元素,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辅导答疑和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 3.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理例结合,多媒体并用,引导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教学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结合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实操成绩、笔试成绩等完成期末成绩评定。 |
专业必修课 |
操作系统 |
1.知识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及其主要功能; (2)掌握操作的特征、主要功能及其应用领域; (3)掌握常用命令的使用; (4)熟练运用vi编辑器; (5)掌握用户和组管理; (6)掌握基本的shell程序的编写; (7)熟练掌握NFS、samba、DNS、DHCP、Apache、FTP等服务器的配置; (8)掌握网络安全配置。 2.能力目标 (1)具备安装、启动及使用系统平台的职业能力; (2)具备管理与维护文件系统及外围设备的职业能力; (3)具备架设与维护企业局域网的职业能力; (4)具备管理与维护NFS 、Samba 及 FTP等文件服务器的职业能力; (5)具备管理与维护域名服务器的职业能力。 (6)具备配置使用远程管理的职业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
1.基础和安装; 2.系统基本操作;3.X-window的安装与桌面应用; 4.文本编辑工具; 5.系统管理初步; 6.文件系统与文件管理;7.用户界面-shell; 8.扩充系统; 9.网络应用和配置网络配置; 10.基本网络服务; 11.代理服务器与电子邮件系统。 |
1.该课程以“线上+线下+实践教学”为教学模式,体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理论实践一体化。 2.根据学生具体学情,引入思政元素,重构教材内容,使课堂专题教学具有针对性,连贯性,融合性,扩展性。 3.可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 4.学习成绩评定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成绩主要包括在线学习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卷面成绩。 |
(二)中层分立课程
根据专业群各职业能力按职业岗位进行分类,分别构建不同的技术方向课程模块,每个模块与一类职业岗位群对应,由6-7门理实一体化课程(B类课程)和实训课程(C类课程)组成。
表6 专业方向课程概述
方向 |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 |
教学要求 |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
专业必修课 |
Java程序设计 |
1.知识目标 (1)理解SDK、JDK、JRE和JVM关系掌握创建和导入包的方法; (2)掌握Java 的数据类型; (3)掌握Java有哪些成员访问控;(4) 掌握Java程序要访问数据库; (5)掌握多态和方法的重载与重写; (6)掌握构造方法的特点; (7)掌握集合框架中的几个接口理解Java的事件处理机制; (8)掌握程序、进程和线程的概念掌握创建线程的两种方式。 2.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运用Java语言实现程序功能; (2)能够熟练掌握Java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配置; (3)能够熟练掌握Java面向过程的开发方法; (4)能够基本建立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5)具备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规范严谨的工作态度、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
(1)java基础:掌握数据类型,运算符及类型转换; (2)程序机构、数组: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掌握一维、二维数组的使用; (3)类与对象及常用包:掌握类与对象的概念以及Java常用包; (4)封装、继承、多态:掌握类的封装、继承、多态; (5)抽象类、接口、异常处理:掌握抽象类、接口的运用,学会异常处理; (6)集合、泛型:熟悉集合、泛型的应用; (7)JDBC:掌握JDBC操作数据的步骤; (8)Java输入输出、多线程:掌握Java输入输出流的操作,掌握线程同步和死锁。 |
1.该课程以“线上+线下+实践教学”为教学模式,体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理论实践一体化。 2.根据学生具体学情,引入思政元素,融通课赛内容,使课堂专题教学具有针对性,连贯性,融合性,扩展性。 3.可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 4.考核方式:考查。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完成作业情况以及实践环节的表现给出平时成绩;期末考查为上机实践,原则上按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
专业必修课 |
Java Web开发 |
1.知识目标 (1)掌握Web网站设计基本概念、学会Tomcat服务器安装配置; (2)掌握JSP语法基础、脚本编写及程序的运行方法; (3)掌握JSP程序控制方法; (4)掌握JSP指令元素、动作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方法; (5)掌握主要的JSP内置对象及这些对象的用途; (6)掌握WEB数据库应用设计,能够完成WEB数据库的基本访问操作的设计; (7)掌握JavaBean程序的设计和应用方法,学会使用JavaBean进行程序封装。 2.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网站设计要求,完成一个简单网站的程序结构设计; (2)能够合理设计网站数据库结构; (3)能够设计基本的WEB页面,实现数据库的查询及显示操作; (4)能够准确提取WEB数据,完成数据库的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 (5)理解JavaBean程序概念,设计并通过Java类完成WEB应用; (6)能够使用Bean程序对网站数据库操作进行封装。 3.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具有较好的信息检索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
(1)Java Web开发基础知识,建立WEB应用的基本概念,掌握JSP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掌握JSP语法基础、编写JSP脚本、掌握JSP程序控制方法,掌握JSP指令元素和动作的应用; (2) JSP内置对象与表单应用,内置对象完成网站功能,完成表单的提交和读取; (3)数据库应用设计能够完成对数据库的程序连接,使用SQL命令,实现对数据库访问的操作; (4) JavaBean应用 单JavaBean类的设计,能够在JSP中应用所设计的Bean程序; (5)Java Servlet应用设计,能够在应用所设计的Servlet创建页面 能够进行简单WEB网站需求分析、构建程序模块; (6)简单WEB网站的设计实例,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站数据库及数据结构的设计。 |
1.该课程以“线上+线下+实践教学”为教学模式,体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理论实践一体化。 2.根据学生具体学情,引入思政元素,融通课赛内容,使课堂专题教学具有针对性,连贯性,融合性,扩展性。 3.可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 4.学习成绩评定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过程化考核和期末笔试。总成绩主要包括在线学习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卷面成绩。 |
专业必修课 |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络 |
1.知识目标 (1)了解Wi-Fi、蓝牙、ZigBee等典型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及其应用领域; (2)了解IAR、SmartRF Flash Programmer等软件的菜单功能; (3)掌握CC2530单片机的GPIO、中断、定时器、串口、ADC等基本组件的原理; (4)掌握Basic RF Layer工作机制、开关量、模拟量、逻辑量三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5)掌握Z-Stack协议栈结构、BLE协议栈的基本概念; (6)掌握Z-Stack协议栈的网络管理; (7)掌握基于BLE协议栈的串口通信、主从机连接与数据传输等所需的知识; (8)掌握拨打与接听电话、短信的读取与发送、GPRS通信等AT指令; K9.了解WIFI无线通信应用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安装与使用IAR、SmartRF Flash Programmer、Z-Stack等软件; (2)能熟练使用CC2530的基本组件; (3)能实现开关量、模拟量、逻辑量三种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功能; (4)能实现基于Basic RF的无线采集与网络组建功能; (5)能熟练实现ZigBee无线网络的点对点通信、串口通信、串口透传、绑定等; (6)能获取网络拓扑结构、ZigBee无线网络的传感器数据采集与远程监控; (7)能熟练开发基于BLE协议栈的主从机连接、串口透传、手机与蓝牙通信等项目; (8)能熟练使用AT指令来控制GPRS无线通信模块; (9)能实现WIFI无线通信功能。 3.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操作意识; (2)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4).具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5)具有开拓创新的学习精神; (6)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
1.传感器基础知识: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2.常见传感器及应用:讲解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等常见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案例。 3.无线传感网络基础:介绍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通信协议及关键技术。 4.无线传感网络节点与网关:讲解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及网关设备的配置与管理。 5.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络系统设计: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设计实现基于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络的系统项目。 |
1.本课程是一门以操作技能为核心内容的课程,其教学要以实际操作为主要方法,并尽量把概念、实施程序、实施标准、团队合作等融入到实践操作中,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2.教学活动在学校实训室通过模拟软件和真实硬件设备交替应用的方式开展。在课程实验中使用模拟软件实施,让学生可以模拟软件学习和掌握必备的理论和技能目标。 3.课程项目利用真实硬件设备,让学生可以在类似于企业真实的环境下实施完整的项目过程,通过项目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
专业必修课 |
电路与电子技术 |
1.知识目标 (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电子元器件与常用集成产品的基本知识; (4)掌握功能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5)具有典型电子线路制作与调试的相关理论知识。 2.能力目标 (1)能理解理想电路与实际线路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电路分析方法分析一般的电路问题; (3)会用万用表测量电路参数; (4)能识别并检测常见电工电子元器件; (5)能识别并正确使用常见集成电路。 3.素质目标 (1)具有诚实、守信、守时的品德; (2)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 (3)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 (4)养成操作安全的意识。 |
1.教学内容分三个基本模块: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2.电路分析基础部分在阐明物理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介绍电路分析的方法; 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在介绍常用电子器件特性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基本电路构成,性能特点及基本分析方法; 4.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在介绍门电路和触发器的初步原理及讲解其外特性的基础上,介绍组合逻辑电路和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
1.该课程以“线上+线下+实践教学”为教学模式,体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理论实践一体化。 2.根据学生具体学情,引入思政元素,融通课赛内容,使课堂专题教学具有针对性,连贯性,融合性,扩展性。 3.可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 4.学习成绩评定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过程化考核和期末笔试。总成绩主要包括在线学习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卷面成绩。 |
专业必修课 |
数字电视技术与应用 |
1.知识目标 (1)掌握数字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关键技术; (2)理解数字电视信号的产生、掌握演播室数字信号编码的国际标准; (3)掌握数字电视音、视频信号压缩编码技术; (4)掌握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2.能力目标 (1)会系统的设计方法和主要参数的计算; (2)会区别有线电视网络的组网原则和几种常用传输网络的主要功能特点。 3.素质目标 (1)培养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2)培养规范严谨的工作态度;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
1.数字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关键技术; 2.数字电视信号的产生与演播室数字信号编码的国际标准; 3.数字电视音、视频信号压缩编码技术; 4.视音频压缩编码国际标准; 5.数字电视传输流复用技术及EPG; 6.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数字电视的CAS条件接收系统。 |
1.在教学中体现职业活动导向的理念,按照“项目教学法”设计和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案例教学。 2.教学过程中遵循专业核心能力为数字电视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检测、维护的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学习成绩评定实行过程化考核和期末笔试。总成绩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卷面成绩。 |
专业必修课 |
数字通信基础 |
1.知识目标 (1)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掌握常用的模数转换方法; (3)理解数字终端技术; (4)理解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 (5)了解常见通信网络的组成方案、工作特点及相关的网络协议。 2.能力目标 (1)能画出数字通信设备的组成框图并能叙述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能建立专业的观点、系统的观点、模型分析的观点,为下一步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3)具有检测通信设备性能指标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通信技术规范与标准的职业素养。 |
1.理论教学内容: (1)数字通信概述; (2)语音信号数字化技术; (3)时分多路复习技术; (4)准同步数字体系和同步数字体系; (5)数字信号传输。 2.实践教学内容 (1)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 (2)HDB3码型变换 ; (3)差分相移键控系统和频移键控系统; (4)光接收系统及眼图测试。 |
1.该课程以“线上+线下+实践教学”为教学模式,体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理论实践一体化。 2.根据学生具体学情,引入思政元素,使课堂专题教学具有针对性,连贯性,融合性,扩展性。 3.可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 4.学习成绩评定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过程化考核和期末笔试。总成绩主要包括在线学习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卷面成绩。 |
专业必修课 |
光纤通信技术 |
1.知识目标 (1)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了解光缆的结构及光纤传光原理,掌握光缆接续技术; (3)熟悉通信用光器件及参数;掌握光端机的组成和特性; (4)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的初步问题; (5) SDH标准、设备原理,SDH组网配置等。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具体工作项目合理进行任务分析,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 (2)能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独立收集、查阅各种资料信息; (3)能建立传输资料、维护资料,并根据维护资料进行通信网络的维护以及故障处理。 3.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2)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
1.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光纤和光缆的结构和类型,光纤的传输原理和特性,光纤特性的测量; 3.光源、光检测器和光无源器件的类型、原理和性质; 4.光端机的组成和特性;数字光纤通信系统(PDH和SDH); 5.模拟光纤通信系统,包括副载波复用光纤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的若干新技术,如光纤放大器、光波分复用技术、光交换技术、光孤子通信、相干光通信技术、光时分复用技术等。 |
1.该课程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视频为辅的教学模式,体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理论实践一体化。 2.根据学生具体学情,引入思政元素,融通课赛内容,使课堂专题教学具有针对性,连贯性,融合性,扩展性。 3.可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 4.学习成绩评定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过程化考核和期末笔试。总成绩主要包括在线学习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卷面成绩。 |
大数据技术 |
专业必修课 |
Python程序设计 |
1.知识目标 (1)了解Python特点、Python 编程基础知识; (2)掌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方法、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3)了解Python函数、正则表达式; (4)掌握字典中列表、元组与字典之间的转换; (5)了解 Python的异常处理掌握捕获与处理异常的方法; (6)掌握文件读写方法以及掌握文件对话框构建方法。 (7)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学会搭建Python开发环境,使用IDLE编写和执行源文件; (2)掌握数据类型以及运算符在程序设计中的使用方法; (3)能够编写for循环、while 循环以及选择结构源程序; (4)掌握Python系列数据(元组、列表、字符串)进行基本操作如定义、声明和使用; (5)掌握Python类和对象的定义方法; (6)掌握处理python异常的方法; (7)能对python 的文件和文件对象进行引用; (8)学会python函数的编写以及参数传递方法。 3.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地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挑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
1.Python概述、程序开发环境的搭建; 2.Python中的基本数据类型与运算符应用 3.逻辑运算与流程控制; 4.序列数据与正则表达式操作; 5.函数应用与模块化程序设计; 6.类定义与应用; 7.文件操作与异常处理; 8.综合实训。 |
1.本课程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有机结合,创新融入专业实践和课程思政内容,构建心理健康、通专融合、课程思政的三轴联动育人模式,助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学习任务、参与互动讨论和作业测试。线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活动; 3.教学方式灵活多样,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者。 4.学习成绩评定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学生成绩评定的构成: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构成:课堂表现10%、线上学习10%、学生考勤10%、平时作业20%。终结性考核:闭卷上机考试50%。 |
大数据技术 |
专业必修课 |
大数据可视化技术 |
1.知识目标 (1)了解数据可视化的基本理论; (2)掌握不同类型的数据特点和可视化的方法; (3)掌握Tableau数据可视化工具、DataV工具、Echarts等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数据资料、整理管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相关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 (1)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严谨地学习工作态度; (2)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集体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 (3)培养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 (4)培养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欲望。 |
1.可视化概述:介绍数据可视化概念和发展历史,将可视化分为三类,从而深入理解可视化。理解可视化的作用,了解可视化的发展方向。 2.数据可视化基础:理解并能够简单运用可视化设计原则。 3.时间数据可视化:理解连续型时间数据、离散型时间数据的特点,掌握对应可视化的方法。 4.比例数据可视化:了解比例数据在大数据中的应用,掌握比例数据以及时空比例数据可视化方法。 5.关系数据可视化:掌握具有关联的数据可视化方法。 6.文本数据可视化及复杂数据可视化。 |
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学习任务、参与互动讨论和作业测试。线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活动; 2.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信息,浅显通俗地对概念、定义和原理进行解释,让学生掌握数据可视化开发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大数据相关领域的工作打开坚实的基础; 3.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讲授教学法为主,任务驱动法和讨论式教学法为辅,结合课外学习的教学方法; 4.本课程为考查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的方式,体现合理性和科学性。过程性考核构成:课堂表现10%、线上学习10%、学生考勤10%、平时作业20%。终结性考核:闭卷考试50%。 |
专业必修课 |
大数据开发技术Hadoop |
1.知识目标 (1)掌握Hadoop环境搭建与基本操作; (2)掌握HDFS的原理和基础操作; (3)掌握MapReduce的原理架构和程序的编写; (4)掌握pig、Flume系统搭建与应用; (5)掌握hadoop生态圈常用组件的作用、结构、配置和工作流程。 2.能力目标 (1)会搭建Hadoop环境,基础的MapReduce编程; (2)具备一定的动手及问题分析能力; (3)具备应用知识到实际项目实践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1.Hadoop概述; 2.Hadoop 安装部署; 3.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4.分布式计算MapReduce; 5.Zookeeper分布式协调服务; 6.资源管理调度组件YARN; 7.列式存储HBase; 8.数据仓库组件Hive; 9.数据分析引擎Pig; 10.日志采集组件Flume; 11.Hadoop综合案例分析。 |
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学习任务、参与互动讨论和作业测试。线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活动; 2.以“1+x大数据平台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大纲为依据,每个项目都按规范的流程进行组织,案例引导,演绎为工作中的各种操作任务案例,培养学生结合大数据具体应用业务,进行大数据项目开发; 3.采用项目引领和任务驱动法:每个项目都是多个任务的结合体; 4.本课程为考试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的方式。过程性考核构成:课堂表现10%、线上学习5%、学生考勤5%、平时作业30%。终结性考核:闭卷考试50%。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专业必修课 |
机器人控制与编程 |
1.知识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2)掌握机器人的概念、结构和系统组成,了解机器人技术的支撑技术; (3)了解机器人的不同种类、功能需求、应用场景和行业案例。 2.能力目标 (1)掌握Arduino的编程技术和程序的调试方法; (2)了解机器人的传感器电路和设置,掌握机器人设计、组装、调试以及程序编程,完成对机器人本体的安装和调试技能。 3.素质目标 (1)培养工程师逻辑思维、系统思维的思维方式及习惯; (2)培养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
1.机器人概述; 2.教学机器人基础; 3.教学机器人编程; 4.机器人运动基础; 5.机器人轨迹与仿真; 6.机器人编程基础; 7.机器人编程实例。 |
1.本课程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有机结合,创新融入专业实践和课程思政内容,构建心理健康、通专融合、课程思政的三轴联动育人模式,助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2.教学要达到科学性、思想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3.教学方式灵活多样,采用PBL项目式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者。 4.学习成绩评定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学生成绩评定的构成: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占50%,结果性评价占50%。 |
专业必修课 |
Python程序设计 |
1.知识目标 (1)了解Python语言特点、Python 编程基础知识; (2)掌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方法、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3)了解Python函数、正则表达式; (4)掌握字典中列表、元组与字典之间的转换; (5)了解 Python的异常处理掌握捕获与处理异常的方法; (6)掌握文件读写方法以及掌握文件对话框构建方法。 2.能力目标 (1)学会搭建Python开发环境,使用集成环境IDLE编写和执行源文件; (2)掌握数据类型以及运算符在程序设计中的使用; (3)能够编写for循环、while 循环以及选择结构源程序; (4)会对Python系列数据(元组、列表、字符串)进行基本操作如定义、声明和使用; (5)会Python类和对象的定义方法; (6)掌握处理python异常的方法; (7)能够对python 的文件和文件对象进行引用; (8)学会python函数的编写以及参数传递方法。 3.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具有较好的信息检索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 (4)具有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5)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
1.Python概述; 2.Python中的变量和变量类型; 3.判断语句、循环语句的使用; 4.字符串的输入和输出; 5.列表以及列表常见操作; 6.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式。 |
1.本课程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有机结合,创新融入专业实践和课程思政内容,构建心理健康、通专融合、课程思政的三轴联动育人模式,助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2.教学要达到科学性、思想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3.教学方式灵活多样,采用PBL项目式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者。 4.学习成绩评定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学生成绩评定的构成: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占50%,结果性评价占50%。 |
专业必修课 |
深度学习基础应用 |
1.知识目标 (1)理解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发展历程。 (2)掌握常用的深度学习算法和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递归神经网络(RNN)等。 (3)熟悉深度学习工具和平台,如TensorFlow、Keras等。 2.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并实现相应的深度学习算法。 (2)能够使用深度学习工具和平台进行实践,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型设计与训练、模型评估等。 (3)能够解决深度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过拟合等。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增强学生的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意识。 |
1.深度学习简介; 2.神经网络基础; 3.深度学习常用模型; 4.深度学习工具与平台; 5.深度学习应用案例; 6.深度学习实践项目; |
1.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课程应包含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确保学生既能理解深度学习的基本理论,又能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案例演示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动手能力。 3.鼓励互动讨论:课堂上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促进交流和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4.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课程的考核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以及项目展示等多方面因素,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
数字媒体技术 |
专业必修课 |
三维设计与制作 |
1.知识目标 (1)常用三维动画制作软件3DsMax、Maya或Cinema4D等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2)熟悉三维建模与动画的基本知识、工作界面、基本设置; (3)掌握三维建模、材质、贴图、灯光、摄像机、渲染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技巧。 2.能力目标 (1)具备应用3DSMAX、MAYA或CINEMA4D等软件进行三维基础动画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2)能把三维动画基础相关知识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 3.素质目标 (1)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 (2)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3) 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创造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自主学习、独立承担工作任务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
1.常用建模方法应用; 2.多边形建模应用; 3.材质贴图和灯光的应用; 4.环境大气效果与视频特效; 5.室内外效果图的制作; 6.动画的制作 |
1.本课程利用实例系统地讲解了虚拟现实建模技术,重点讲解了虚拟现实建模的关键技术,创建虚拟现实场景制作流程及三维模型的整体优化; 2.在教学中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应用任务驱动、示范操作、作业指导、模拟训练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过程。 4.学习成绩评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采取过程化考核与期末笔试并重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总成绩由在线学习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卷面成绩。成绩考核评定,注意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
专业必修课 |
数字媒体交互设计 |
1.知识目标 (1)掌握APP界面、WEB网站界面的人机交互设计原则、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2)掌握人机交互设计的工作原理; (34)了解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 2.能力目标 (1)具备较强软件使用能力; (2)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 (3)具备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4)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能力; (5)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 (2)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3)具有较强的信息查询、搜集与整理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创造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自主学习、独立承担工作任务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
1.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场景; 2.学习用户研究方法; 3.交互设计流程; 4.交互设计工具使用; 5.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
1.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交互设计制作出实际作品的能力。 2.教学方式方法:教师以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进行实训。 3.学习成绩评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采取过程化考核与期末笔试并重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总成绩由多个维度构成,具体包括在线学习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卷面成绩。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结果性考核的方式。 |
专业必修课 |
用户界面设计 |
1.知识目标 (1)了解界面设计的含义、特性; (2)理解感知与情趣,感情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世界性与民族性在界面设计中的作用; (3)深入理解平面构成要素和基本的构成原则; (4)理解色彩的构成原理和基本构成原则,深入理解文字的编排与设计、字体的选择、版式设计在界面设计中的作用; (5)掌握Photoshop工具的使用,同时了解CorelDRAW、Sketch等图像处理工具的使用。 2.能力目标 (1)能按规范完成文档设置,运用设计原则优化和调整结构布局; (2)能根据目标关键词的形状、文字、图形完成简单的图标设计; (3)能运用设计软件,完成图标、按钮的构建; (4)能设计与制作网站效果图。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2)树立科学的设计创新意识; (3)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 (4)锻炼设计与语言表达能力。 |
1.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 2.用户界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 3.交互设计与用户界面设计的关系; 4.图像用户界面的特点和主要实现方法; 5.典型的三阶段事件处理机制和MVC的设计模式; 6.可用性的概念和基本准则 7.用户界面新技术 |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图形图像处理工具的使用,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主动踏实的学习能力,灵活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养成诚信、刻苦、团结合作的职业素质; 2.教师要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技术,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化解教学难点等方面; 3.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组织师生双边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学习成绩评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采取过程化考核与期末笔试并重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总成绩由在线学习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卷面成绩。考核方式:考查,以过程考核为主,涵盖学习任务全过程。 |
(三)顶层可选课程
按各专业的职业岗位进行分类,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分别构建不同职业岗位课程模块,每个专业的专业拓展课必修模块对应一类职业岗位,由5门左右课程组成。专业群进一步根据学生兴趣、行业趋势及岗位能力需求,结合岗课赛证,构建技能竞赛、创业实践、1+X证书课程和企业订单培养课程模块,设置专业群顶层互选课各模块由2-3门课程组成。
表7 专业拓展课程概述
模块 |
课程性质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 |
教学要求 |
大数据技术 |
专业拓展课 |
Hive数据仓库应用 |
1.知识目标 (1)了解Hive数据仓库的概念,以及Hive和数据库的区别; (2)熟练掌握Hive安装及配置的方法,MySQL安装及配置,Hive元数据配置,掌握Hive JDBC连接和Hive常见属性配置方法; (3)掌握数据类型、运算符、Hive数据存储、常用交互命令和其他操作命令; (4)掌握HiveQL基础操作,掌握HiveQL视图与索引的概念; (5)了解 Hive模式设计; (6)掌握Hive开发技术。 2.能力目标 (1)具有有限条件下思考问题的能力、理性思维分析能力; (2)初步具有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大数据方面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 (2)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
1.Hadoop和MapReduce综述;Hadoop生态系统中的Hive;Java和Hive:词频统计算法。 2.安装预先配置好的虚拟机;Hive内部是什么;启动Hive; Hive命令和命令行界面。 3.基本数据类型;集合数据类型;文本文件数据编码。 4.Hive中的数据库;修改数据库;创建表、分区表、管理表、删除表和修改表。 5.向管理表中装载数据;通过查询语句向表中插入数据;单个查询语句中创建表并加载数据;导出数据。 6.HiveQL查询的操作;使用视图来限制基于条件过滤的数据;动态分区中的视图和map类型。 |
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学习任务、参与互动讨论和作业测试。线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活动; 2.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以项目为载体,将实际开发项目由教师作为一个项目任务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并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进而获得项目成果。 3.在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同时,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4.课程为考查,采用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的方式,体现合理性和科学性。过程性考核构成:课堂表现10%、线上学习5%、学生考勤5%、平时作业30%。终结性考核:闭卷考试50%。 |
大数据技术 |
专业拓展课 |
Hbase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
1.知识目标 (1)掌握Hbase集群的搭建,能够利用Hbase shell对数据进行操作与查询; (2)了解客户端API过滤器、计数器、协处理器以及HTablePool的应用原理; (3)掌握基于Hbase的Mapreduce程序编写,实现对表的操作; (4)Hbase中数据的查找与传输,数据结构B+树、LSM树介绍。 2.能力目标 (1)会搭建Hbase集群及 Hbase shell进行表的操作; (2)会利用Mapreduce实现数据的查询、聚合、连接等操作; (3)能自定义Coprocessor的实现及HIndex的使用; (4)会应用Hbase的各项操作与性能优化方案,构建自己的实时查询系统。 3.素质目标 (1)培养工程逻辑思维、系统思维的思维方式及习惯; (2)培养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
1.Hbase系统搭建与部署Hbase shell操作; 2.客户端API操作,包括put、get、delete方法以及批量处理操作与客户端缓存,HTable类与Bytes类的使用; 3.比较过滤器、专用过滤器、附加过滤器、自定义过滤器的使用; 4.计数器的使用,协处理器的使用、类的使用。 |
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学习任务、参与互动讨论和作业测试。线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活动; 2.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以项目为载体,将实际开发项目由教师作为一个项目任务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并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通过实施一个完整项目进而获得项目成果。 3.在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同时,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4.本课程为考查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的方式,体现合理性和科学性。 |
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
专业拓展课 |
新媒体策划与文案写作 |
1.知识目标 (1)熟悉各类新媒体平台,具备熟练地访问与应用能力。 (2)具备信息检索、信息收集的能力,能采集各类优质文案。 (3)具有良好的文案阅读能力,文案归纳与总结能力。 (4)熟练掌握各类文案创意方法和策略。 (5)具备各类文案稿件的写作能力和仿写能力。 (6)熟悉产品文案的卖点提炼方法。 (7)掌握能熟练应用故事文案和写作技巧。 2.技能目标 (1)能策划和撰写企业传播文案。 (2)根据营销目标,策划活动文案。 (3)能撰写微信公众号文案,策划微信专题信息。 (4)能够撰写短视频脚本、对白、字幕等文字内容。 (5)能够策划新媒体广告文案。 (6)具备文案创意能力,能写出原创文案。 (7)能够根据要求修改文案稿件。 3.素质目标 (1)良好的阅读能力。 (2)收集、归纳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具备新闻敏锐性和深刻的观察力。 (4)具备分析问题、比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良好的学习、模仿能力。 (6)具备学习、总结与迁移能力。 (7)具备创意策划能力。 (8)新媒体创新创业能力。 |
项目一:新媒体文案认知 1.掌握新媒体文案的特点、作用、类别。 2.认识新媒体文案,了解企业文案写作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 项目二:文案的结构 1.掌握新媒体文案标题的策划技巧和文案正文的写作方法。 2.了解文案标题的类型,掌握创意方法; 3.熟悉文案内容创作方法。 项目三:文案写作训练 1.掌握产品文案的策划技巧,产品卖点的提炼方法,详情页文案写作技巧。 2.能根据要求提炼产品卖点,撰写产品文案。 项目四:新媒体编辑技巧 1.掌握文字、图片编辑的基本技巧;熟悉音频、视频的提取、转换技巧; 2.能根据要求进行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编辑。 |
本课程根据文案策划、文案写作等岗位需要,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实例训练”等教学方法,提供较多的优质文案,引导学生阅读、体会、仿写、提升文案创意能力和写作水平。 采取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不断研读优秀文案,总结文案策划方法和写作技巧,并通过仿写训练,提高个人写作水平,提升文化内涵,实现训育结合。 |
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
专业拓展课 |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 |
1.知识目标 (1)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2)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 (3)掌握电子产品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的(4)识读方法;掌握电子产品装接工艺要求; (5)掌握电子产品的调试方法和步骤; 2.能力目标 (1)能播述电子产品的组成和工作流程;能正确辨识和测试电子元器件;能熟练使用万用表; (2)能识读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并正确进行线路连接、测试和故障排除;会根据项目需要查询筛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再学习;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和善于同他人合作的协作精神; |
本课程标准以广播电视工程类岗位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应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融入实际电子产品完整的制作过程,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际设计电路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
本课程的学习情境依据家电控制器研发的实际过程中的基本步骤设计的,分为基于智能电子产品的开发与制作项目。通过系列情境的学习锻炼, 学生不但能够掌握智能设备控制器开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够全面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与责任心,培养综合分析、成本意识、沟通协调、团队意识、安全与自我保护等综合 素质和能力,掌握工作岗位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
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
专业拓展课 |
广电工程制图 |
1.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了解并贯彻国家制图标准所规定的制图基本规格,学会使用绘图工具和绘图仪器的方法,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 (2)通过了解和掌握国家制图标准中有关符号,图样画法,尺寸标注等规定。掌握形体的投影图画法,尺寸标注及读图方法,并掌握各种轴测投影图的画法; (3)通过专业制图理论和实践融合学习,应掌握广电工程施工图、网络工程施工图的图示内容及图示方法和图示特点。掌握专业制图的有关标准规定和表达方法,掌握绘制和阅读专业施工图的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制图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技巧,运用制图工具规范完成居住空间的平面设计图纸; (2)能掌握专业制图的有关标准规定和表达方法,掌握绘制和阅读专业施工图的基本技能。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制图能力、自学与举一反三的能力、分析图纸的能力、图纸信息准确表达能力、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三维空间基础能力。 |
1.讲解 AutoCAD软件的初始设置; 2.讲解、演示应用绘图命令、编辑命令绘制基本图形; 3.讲解识读并绘制通信工程图纸的常用图例的方法; 4.案例分析绘制无线基站全套图纸的方法; 5.案例分析通信线路光纤面板图、物理分配图、施工路由图的绘制方法。 |
1.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完成AutoCAD 软件的初始设置; 2.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应用绘图命令、编辑命令、修改命令,绘制基本图形; 3.通过教师指导,能够识读并绘制通信工程图纸的常用图例,进行文本输入和尺寸标注;; 4.通过教师指导,能够根据案例图纸绘制无线基站的全套图纸; 5.通过教师指导,能够绘制完整的无线基站图纸和通信工程线路图纸。 |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
专业拓展课 |
APP应用开发实战 |
1.知识目标 (1)掌握 Android开发平台的安装和配置; (2)掌握Android布局设计的主要方法; (3)Activity,Service,ContentProvider,BroadcastReceiver四大组件的基本用法; (4)掌握Android数据存储的方法; (5)掌握基本的Android多媒体初级编程; (6)了解网络编程的方法,学会编写简单的网络传输数据程序; (7)了解Android游戏开发的方法,能编写简单的Android小游戏; (8)了解Android地图服务,学会使用Android平台开发定位服务功能的APP。 2.能力目标 (1)通过完成相关的项目,掌握Android平台的安装和系统架构; (2)通过完成相关的项目,掌握Android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方法; (3)通过完成相关的项目,掌握编写完整APP的方法,培养寻找发现问题途径,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3.素质目标 (1)能独立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具备用户需求的理解能力; (2)能根据项目需求,具备项目的设计与实现能力; (3)培养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4)培养规范严谨的工作态度; (5)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包括Android系统,Android布局设计以及Android程序开发中常用的各类控件等,掌握Android开发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组织为十三个模块,十三个项目。 1. Android环境 2.UI界面布局 3.基本控件介绍及常用事件 4. Activity 5. Intent 6. Service 7. 数据存储 8. Android多媒体与娱乐 9. Android绘画与动画 10. 地图服务 11. Android网络编程 12. Android游戏 13. 综合开发 |
1.教学法设计 基于行动导向以真实项目进行引导开展教学。整个课程以项目任务实训为主线,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来组织教学。 (1)项目教学法 课程将开发的具体项目分解为多个小的任务。每个任务的学习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最终形成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2)小组教学法 以6人为一个单位,单人完成项目,组内可以互相学习,督促和评价。 (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和容易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内容编排 根据Android程序员岗位的基本要求,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 3.考核方式:考查。 |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
专业拓展课 |
软件测试 |
1.知识目标 (1)理解软件测试的模型和分类; (2)理解软件测试的原则、策略、流程; (3)掌握软件测试的过程; (4)掌握白盒、黑盒测试用例的设计; (5)了解测试项目管理、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 2.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测试方法,完成对应用系统的测试工作; (2)能够独立编写测试计划、测试总结; (3)能够独立进行各种测试用例的设计; (4)能够使用软件测试的相关技术,针对某个项目进行完整的测试活动。 3.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2)培养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
测试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测试方法的原理解析与叙述,基本测试方法的运用,自动化测试原理概要及测试工具的学习运用等。 1.功能测试用例设计、功能测试执行和提交Bug;自动化测试要求分析、测试工具使用、代码编写和测试执行; 2.性能测试要求分析、测试工具使用、测试执行;接口测试要求分析、测试工具使用和测试执行; 3.白盒测试要求分析、编写应用程序、设计测试数据并得出测试结果。 |
1.教学法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以及有关学情,选择适合于本课程的最优化教学法。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和教学可操作性等因素,本课程选用 讲授法、实验教学法及案例驱动法。 2.教学内容 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 3.考核方式:考查。 |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
专业拓展课 |
HTML5(CSS3+JS)网页设计 |
1.知识目标 (1)熟悉HTML语言的作用和开发环境,能够编写HTML代码; (2)掌握常用的HTML 标签,能够实现基本的图文信息显示; (3)理解HTML页面框架的作用,能够针对需求进行框架的设计; (4)掌握各类HTML表单元素标签,能够进行表单设计; (5)掌握各类HTML多媒体元素标签,能够进行多媒体页面设计; (6)掌握CSS样式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应用CSS样式表美化页面; (7)掌握CSS网页布局的方法,能够结合DIV标签进行页面布局。 2.能力目标 (1)能独立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具备用户需求的理解能力; (2)能根据项目需求,具备项目页面的设计与实现能力; (3)能根据静态页面设计原则与CSS技术规范,实现页面美化与布局; (4)具有使用JavaScript技术进行页面事件处理与表单验证的能力; (5)能根据DOM树形结构,进行页面DOM的控制。 3.素质目标 (1)培养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2)培养规范严谨的工作态度; (3)培养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
(1)HTML语言的作用和开发环境,编写HTML代码; (2)常用的HTML 标签,基本的图文信息显示; (3)HTML页面框架的作用,针对需求进行框架的设计; (4)各类HTML表单元素标签,表单设计; (5)各类HTML多媒体元素标签,多媒体页面设计; (6)CSS样式的基本使用方法,应用CSS样式表美化页面; (7)CSS网页布局的方法,结合DIV标签进行页面布局; (8)JavaScript的语法基础,简单地应用程序编写; (9)JavaScript的函数、内置对象、事件等,实现表单的验证; (10)DOM树形结构及其操作方法,控制DOM对象。 |
1.内容选择 课程中所涵盖的教学内容是依据对行业及相关企业的调研、根据行业专家对IT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 2.教学法设计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项目教学法: 企业的真实项目来做实训练习。 (2)互动式教学法:个人+学习小组。 (3)情景教学法:使学生熟悉软件开发工作过程,理解角色的职责等。 3.内容编排 教学内容是根据网页设计师的基本要求,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 4.考核方式:考查。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专业拓展课 |
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 |
1.知识目标 (1)了解如何操作智能人形机器人,完成简单的动作; (2)掌握各种智能人形机器人的构造原理以及特点; (3)熟练掌握自动检测系统的框图,传感器的定义及组成框图; (4)熟练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了解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 (5)熟练掌握测量误差的形成及分类。 2.能力目标 (1)能组装智能人形机器人,完成简单的故障排查; (2)能对智能人形机器人简单维护; (3)能分析出简单的故障所在; (4)能设计出简单的末端操作器。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科技、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与作风。 |
1.熟悉人形机器人机器视觉、智能语音、运动和控制等感知交互能力,并掌握实现人形机器人图像检测与识别语音识别与合成、双足步态运动、手臂末端运控等应用的方法; 2.通过案例实践的方式对人形机器人的系统组成和人机交互能力有更全面深入地认识。 |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操作,在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创设职业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
数字媒体技术 |
专业拓展课 |
虚拟现实开发实战 |
1、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熟悉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相关的概念、原理; 2、 (2)掌握Unity3d 工具的使用,场景的设置、角色的设置、UI界面、背包系统、角色运动路径、激光特效的制作、视图控制及游戏的操控设置等。 3、 2.能力目标 (1)能熟练使用Unity软件进行内容开发,并熟悉项目的一般开发流程; (2)能熟练地利用Unity软件搭建虚拟现实的3D场景; (3)能熟练利用Unity软件实现角色相关的功能,包括通过人机接口控制游戏对象、通过界面与游戏对象交互、角色动画的应用、游戏对象之间的交互; (4)能使用粒子特效和音效模拟真实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并掌握利用粒子碰撞实现对象间交互的方法 (5)能熟练掌握Unity项目中的界面管理功能和游戏管理功能的实现方法。 4、 3.素质目标 5、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勤劳诚信、善于协作配合、善于沟通交流等团队精神素养。 |
1.了解Unity的作用,理解项目资源的概念。 2.掌握Unity中“项目”和“场景”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Unity中“游戏物体”和“组件”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初步“预制体”的概念及其使用方法; 3.掌握三种组件的作用;Unity脚本的作用。地形对象及其“Terrain”组件的作用;光线对象及其“Light”组件的作用。 4.掌握“预制体”的概念及其作用,Unity脚本的用途及其基本结构;Unity中“射线”的作用;Unity中“协程”的作用;Unity中“层”的作用;Unity中“碰撞”的概念及其作用。 5.掌握UI对象的作用和结构;“Animator”组件、动画控制状态转换图作用;自动寻路组件的作用。 6.利用Unity引擎制作一款贪食蛇游戏,讲述真正的二维数组的使用。 7.熟悉c#语言的流程控制语句并进行实践,配合Unity引擎的简单场景搭建,制作一款具有简单AI的聊天机器人。 8.使用前面学习的知识内容,配合资源的导入使用,角色的动画控制移动等功能,制作一款3D跑酷游戏。 |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讲授以“做中学”为理念,采取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以项目实战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开发,使学生可以快速熟悉软件功能和常用虚拟交互功能的实现思路及方法。 配以充分的课堂练习时间、有针对性的小测试,巩固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学讲解力求细致全面、重点突出;注意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考核方式:考查 |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专业群教学进程安排表
表8 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模块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考核方法 |
学分 |
学时分配 |
学期、教学周数与学时安排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1 |
2 |
3 |
4 |
5 |
6 |
16 |
16 |
17 |
17 |
17 |
18 |
通识教育平台 |
公民 素质 |
1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B |
试 |
3 |
48 |
36 |
12 |
4/12 |
|
|
|
|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B |
试 |
2 |
32 |
24 |
8 |
|
2/16 |
|
|
|
|
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B |
试 |
3 |
48 |
36 |
12 |
|
|
4/12 |
|
|
|
4 |
形势与政策 |
A |
试 |
1 |
32 |
32 |
0 |
2/4 |
2/4 |
2/4 |
2/4 |
网络 自学 |
|
5 |
国家安全教育 |
A |
试 |
0.5 |
6 |
6 |
0 |
第2学期开(通识教育部组织安排) |
6 |
军事理论 |
A |
试 |
1 |
36 |
36 |
0 |
开 |
|
|
|
|
|
7 |
军事技能 |
C |
查 |
2 |
112 |
0 |
112 |
2周 |
|
|
|
|
|
8 |
劳动教育 |
A |
试 |
0.5 |
8 |
8 |
0 |
开 |
第1.2学期开(学工部组织安排) |
人文 素养 |
9 |
公共英语 |
B |
试 |
8 |
128 |
64 |
64 |
4 |
4 |
|
|
|
|
10 |
大学语文 |
B |
试 |
3.5 |
60 |
30 |
30 |
|
4/15 |
|
|
|
|
11 |
公选课(《品味巴蜀》线上) |
B |
查 |
2 |
32 |
16 |
16 |
开 |
|
|
|
|
|
科学 素养 |
12 |
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基础 |
B |
查 |
2 |
32 |
12 |
20 |
2 |
|
|
|
|
|
13 |
公选课 |
B |
查 |
2 |
32 |
16 |
16 |
|
|
|
|
|
|
生命与健康 |
14 |
体育与健康 |
C |
查 |
2 |
64 |
8 |
56 |
2 |
2 |
|
|
|
|
15 |
健康教育(线上) |
A |
试 |
1 |
16 |
16 |
0 |
|
开 |
|
|
|
|
16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B |
查 |
2 |
32 |
16 |
16 |
2/16 |
|
|
|
|
|
17 |
公选课 |
B |
查 |
2 |
32 |
16 |
16 |
|
|
|
|
|
|
艺术 素养 |
18 |
美育(线上) |
A |
试 |
1 |
16 |
16 |
0 |
开 |
|
|
|
|
|
19 |
公选课 |
B |
查 |
2 |
32 |
16 |
16 |
|
|
|
|
|
|
合计 |
40.5 |
798 |
404 |
394 |
18 |
12 |
0 |
0 |
0 |
0 |
素质拓展 教育 |
1 |
第二三课堂活动(含劳动实践教育1学分) |
C |
查 |
6 |
120 |
0 |
120 |
团委组织安排,以项目活动实施 劳动实践教育由学工组织实施考核 |
|
双创基础教育 |
双创 教育 |
2 |
创新创业教育 |
C |
查 |
2 |
36 |
16 |
20 |
团委(创新创业中心)组织安排和考核 |
|
3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C |
查 |
0.5 |
8 |
0 |
8 |
第1学期开 (各二级学院安排) |
|
|
|
4 |
就业指导 |
C |
查 |
0.5 |
8 |
0 |
8 |
|
|
|
第5学期开(各二级学院安排) |
|
合计 |
9 |
172 |
16 |
156 |
2 |
2 |
0 |
0 |
0 |
0 |
专业基础模块 (底层共享) |
大数据技术专业群 |
1 |
人工智能导论 |
A |
试 |
2 |
32 |
32 |
0 |
2/16 |
|
|
|
|
|
2 |
计算机网络应用 |
B |
试 |
4 |
64 |
32 |
32 |
4/16 |
|
|
|
|
|
3 |
程序设计基础 |
B |
查 |
4 |
64 |
32 |
32 |
4/16 |
|
|
|
|
|
4 |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
B |
查 |
4 |
64 |
32 |
32 |
|
4/16 |
|
|
|
|
5 |
操作系统 |
B |
查 |
4 |
64 |
32 |
32 |
|
4/16 |
|
|
|
|
合计 |
18 |
288 |
160 |
128 |
10 |
8 |
0 |
0 |
0 |
0 |
专业方向模块 (中层分立) |
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
1 |
★电路与电子技术 |
B |
试 |
6 |
96 |
32 |
64 |
|
6/16 |
|
|
|
|
2 |
■数字电视技术与应用 |
A |
试 |
2 |
32 |
32 |
0 |
|
|
2/16 |
|
|
|
3 |
■数字通信基础 |
A |
试 |
4 |
64 |
64 |
0 |
|
|
4/16 |
|
|
|
4 |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 |
B |
查 |
6 |
96 |
32 |
64 |
|
|
|
6/16 |
|
|
5 |
★PCB设计与制作 |
C |
查 |
6 |
96 |
0 |
96 |
|
|
6/16 |
|
|
|
6 |
■光纤通信技术 |
B |
查 |
4 |
64 |
32 |
32 |
|
|
|
4/16 |
|
|
7 |
新媒体营销与运营 |
B |
查 |
4 |
64 |
16 |
48 |
|
|
4/16 |
|
|
|
8 |
毕业设计 |
C |
查 |
4 |
80 |
0 |
80 |
|
|
|
|
80 |
|
9 |
岗位实习 |
C |
查 |
20 |
400 |
0 |
400 |
|
|
|
|
40 |
360 |
合计 |
56 |
992 |
208 |
784 |
0 |
6 |
16 |
10 |
120 |
360 |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
1 |
移动终端微控制器开发 |
B |
试 |
6 |
96 |
36 |
60 |
|
6/16 |
|
|
|
|
2 |
■Java 程序设计 |
B |
试 |
6 |
96 |
48 |
48 |
|
|
6/16 |
|
|
|
3 |
■Java Web开发 |
B |
查 |
6 |
96 |
36 |
60 |
|
|
|
4/16 |
|
|
4 |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络 |
B |
查 |
4 |
64 |
32 |
32 |
|
|
4/16 |
|
|
|
5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C |
查 |
6 |
96 |
0 |
96 |
|
|
|
6/16 |
|
|
6 |
★移动终端开发综合实战 |
C |
查 |
6 |
96 |
32 |
64 |
|
|
6/16 |
|
|
|
7 |
毕业设计 |
C |
查 |
4 |
80 |
0 |
80 |
|
|
|
|
80 |
|
8 |
顶岗实习 |
C |
查 |
20 |
400 |
0 |
400 |
|
|
|
|
40 |
360 |
合计 |
58 |
1024 |
184 |
840 |
0 |
6 |
16 |
10 |
120 |
360 |
大数据技术 |
1 |
■Java程序设计 |
B |
试 |
4 |
64 |
32 |
32 |
|
4/16 |
|
|
|
|
2 |
数据标注 |
B |
试 |
4 |
64 |
32 |
32 |
|
4/16 |
|
|
|
|
3 |
■Python程序设计 |
B |
试 |
4 |
64 |
32 |
32 |
|
|
4/16 |
|
|
|
4 |
■大数据开发技术Hadoop |
B |
试 |
4 |
64 |
32 |
32 |
|
|
4/16 |
|
|
|
5 |
■大数据可视化技术 |
B |
查 |
4 |
64 |
32 |
32 |
|
|
|
4/16 |
|
|
6 |
scala编程 |
B |
查 |
6 |
96 |
32 |
64 |
|
|
6/16 |
|
|
|
7 |
▲大数据平台运维与管理 |
C |
查 |
2 |
32 |
0 |
32 |
|
|
2/16 |
|
|
|
8 |
毕业设计 |
C |
查 |
4 |
80 |
0 |
80 |
|
|
|
|
80 |
|
9 |
岗位实习 |
C |
查 |
20 |
400 |
0 |
400 |
|
|
|
|
40 |
360 |
合计 |
52 |
928 |
192 |
736 |
0 |
8 |
16 |
4 |
120 |
360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1 |
Python程序设计 |
B |
试 |
4 |
64 |
24 |
40 |
|
4/16 |
|
|
|
|
2 |
数据标注 |
B |
试 |
4 |
64 |
32 |
32 |
|
4/16 |
|
|
|
|
3 |
■机器人控制与编程 |
B |
试 |
6 |
96 |
32 |
64 |
|
|
6/16 |
|
|
|
4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B |
查 |
6 |
96 |
48 |
48 |
|
|
6/16 |
|
|
|
5 |
■机器学习基础应用 |
B |
试 |
4 |
64 |
32 |
32 |
|
|
4/16 |
|
|
|
6 |
■深度学习基础应用 |
B |
试 |
4 |
64 |
32 |
32 |
|
|
|
4/16 |
|
|
7 |
毕业设计 |
C |
查 |
4 |
80 |
0 |
80 |
|
|
|
|
80 |
|
8 |
顶岗实习 |
C |
查 |
20 |
400 |
0 |
400 |
|
|
|
|
40 |
360 |
合计 |
52 |
928 |
200 |
728 |
0 |
8 |
16 |
4 |
120 |
360 |
数字媒体技术 |
1 |
造型基础 |
C |
查 |
2 |
32 |
0 |
32 |
4/8 |
|
|
|
|
|
2 |
构成基础 |
C |
查 |
2 |
32 |
0 |
32 |
|
4/8 |
|
|
|
|
3 |
■★用户界面设计 |
B |
试 |
4 |
64 |
28 |
36 |
|
4/16 |
|
|
|
|
4 |
数字影像后期合成 |
B |
查 |
4 |
64 |
32 |
32 |
|
|
|
4/16 |
|
|
5 |
数字媒体交互设计 |
B |
试 |
4 |
64 |
24 |
40 |
|
|
4/16 |
|
|
|
6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B |
试 |
4 |
64 |
28 |
36 |
|
|
4/16 |
|
|
|
7 |
■★虚拟现实交互设计 |
B |
查 |
4 |
64 |
32 |
32 |
|
|
|
4/16 |
|
|
8 |
■★三维设计与制作 |
B |
查 |
6 |
96 |
32 |
64 |
|
|
6/16 |
|
|
|
9 |
毕业设计 |
C |
查 |
4 |
80 |
0 |
80 |
|
|
|
|
80 |
|
10 |
岗位实习 |
C |
查 |
20 |
400 |
0 |
400 |
|
|
|
|
40 |
360 |
合 计 |
54 |
960 |
148 |
812 |
4 |
8 |
14 |
8 |
120 |
360 |
专业拓展模块 (顶层可选) |
通信与信息技术岗(数字广电专业必修) |
1 |
新媒体策划与文案写作 |
B |
试 |
4 |
64 |
32 |
32 |
|
|
|
4/16 |
|
|
2 |
嵌入式技术应用实战 |
B |
查 |
4 |
64 |
32 |
32 |
|
|
4/16 |
|
|
|
3 |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 |
C |
查 |
4 |
64 |
0 |
64 |
|
|
|
4/16 |
|
|
4 |
广电工程制图 |
B |
试 |
3 |
48 |
32 |
16 |
|
|
|
|
4/12 |
|
5 |
网页设计与制作 |
B |
查 |
3 |
48 |
16 |
32 |
|
|
|
|
4/12 |
|
6 |
网络工程综合实训 |
C |
查 |
3 |
48 |
0 |
48 |
|
|
|
|
4/12 |
|
合计 |
21 |
336 |
112 |
224 |
|
|
4 |
8 |
12 |
|
软件开发岗(移动专业必修) |
1 |
★软件测试 |
B |
查 |
6 |
96 |
44 |
52 |
|
|
|
6/16 |
|
|
2 |
★APP应用开发实战 |
C |
查 |
4.5 |
72 |
0 |
72 |
|
|
|
|
6/12 |
|
3 |
软件需求分析与原型设计 |
B |
试 |
4 |
64 |
32 |
32 |
|
|
4/16 |
|
|
|
4 |
项目管理 |
B |
查 |
3 |
48 |
24 |
24 |
|
|
|
|
4/12 |
|
合计 |
17.5 |
280 |
100 |
180 |
|
|
4 |
6 |
10 |
|
大数据应用开发岗(大数据专业必修) |
1 |
Java Web应用开发 |
B |
查 |
4 |
64 |
32 |
32 |
|
|
4/16 |
|
|
|
2 |
大数据应用与设计 |
C |
查 |
4 |
64 |
0 |
64 |
|
|
|
4/16 |
|
|
3 |
Hive数据仓库应用 |
B |
查 |
4 |
64 |
32 |
32 |
|
|
|
4/16 |
|
|
4 |
Hbase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
B |
查 |
4 |
64 |
32 |
32 |
|
|
|
4/16 |
|
|
5 |
Spark技术与应用 |
B |
试 |
3 |
48 |
24 |
24 |
|
|
|
|
4/12 |
|
6 |
大数据开发综合实训 |
C |
查 |
3 |
48 |
0 |
48 |
|
|
|
|
4/12 |
|
7 |
Hadoop平台部署与应用综合实训 |
C |
查 |
3 |
48 |
0 |
48 |
|
|
|
|
4/12 |
|
合计 |
25 |
400 |
120 |
280 |
|
|
4 |
12 |
12 |
|
机器人运维与应用岗(人工智能专业必修) |
1 |
▲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 |
B |
试 |
6 |
96 |
32 |
64 |
|
|
|
6/16 |
|
|
2 |
■机器人导航技术 |
B |
查 |
4 |
96 |
16 |
80 |
|
|
|
6/16 |
|
|
3 |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应用 |
B |
试 |
4 |
48 |
16 |
32 |
|
|
|
|
4/12 |
|
4 |
人工智能综合应用实训 |
C |
查 |
6 |
96 |
0 |
96 |
|
|
|
|
8/12 |
|
5 |
■PLC原理及应用 |
B |
试 |
4 |
48 |
16 |
32 |
|
|
|
|
4/12 |
|
合 计 |
24 |
384 |
80 |
304 |
|
|
|
12 |
16 |
|
交互应用程序设计岗(数媒专业必修) |
1 |
版式设计 |
C |
查 |
4 |
64 |
0 |
64 |
|
4/16 |
|
|
|
|
2 |
AE动效设计 |
B |
试 |
3 |
48 |
24 |
24 |
|
|
|
|
4/12 |
|
3 |
网页设计与制作 |
B |
试 |
6 |
96 |
32 |
64 |
|
|
|
6/16 |
|
|
4 |
创意设计 |
B |
试 |
4 |
64 |
32 |
32 |
|
|
4/16 |
|
|
|
5 |
★虚拟现实开发实战 |
C |
查 |
3 |
48 |
0 |
48 |
|
|
|
|
4/12 |
|
6 |
★三维动画 |
C |
查 |
3 |
48 |
8 |
40 |
|
|
|
|
4/12 |
|
合 计 |
23 |
368 |
96 |
272 |
|
4 |
4 |
6 |
12 |
|
短视频制作岗(群内互选) |
1 |
数字摄影基础 |
B |
查 |
2 |
32 |
16 |
16 |
|
|
2/16 |
|
|
|
2 |
短视频制作 |
C |
查 |
3 |
48 |
16 |
32 |
|
|
|
|
4/12 |
|
3 |
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 |
C |
查 |
2 |
32 |
0 |
32 |
|
|
|
2/16 |
|
|
合 计 |
7 |
112 |
32 |
80 |
|
|
2 |
2 |
4 |
|
数据分析与处理岗 (群内互选) |
1 |
★数据采集与处理 |
B |
试 |
4 |
64 |
32 |
32 |
|
|
4/16 |
|
|
|
2 |
★数据分析与挖掘 |
C |
查 |
3 |
48 |
12 |
36 |
|
|
|
|
4/12 |
|
合 计 |
7 |
112 |
44 |
68 |
|
|
4 |
|
4 |
|
AI数据服务(群内互选) |
1 |
数据采集与处理 |
B |
试 |
4 |
64 |
32 |
32 |
|
|
4/16 |
|
|
|
2 |
数据分析与挖掘 |
B |
查 |
4 |
64 |
32 |
32 |
|
|
|
4/16 |
|
|
合 计 |
8 |
128 |
64 |
64 |
|
|
4 |
4 |
|
|
APP应用开发岗(群内互选) |
1 |
HTML5(CSS3+JS)网页设计 |
C |
查 |
4 |
64 |
0 |
64 |
|
|
|
4/16 |
|
|
2 |
微信小程序开发 |
B |
试 |
4.5 |
72 |
32 |
40 |
|
|
|
|
6/12 |
|
|
合 计 |
8.5 |
136 |
32 |
104 |
|
|
|
4 |
6 |
|
注:1.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由学校统一开设;2.专业核心课用“■”表示,竞赛课程用“★”表示,证书衔接课程用“▲”表示。
(二)课程学时学分结构
表9 专业群课程模块学时学分结构表
课程模块 |
课程学时 |
应修学分 |
占总学分比例 |
学时 |
占总学时比例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实践占学时比例 |
专业群基础课程 (底层共享) |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
40.5 |
26.73% |
798 |
29.58% |
404 |
394 |
49.37% |
素质拓展课程 |
6 |
3.96% |
120 |
4.45% |
0 |
120 |
100% |
双创基础课程 |
3 |
1.98% |
52 |
1.93% |
16 |
36 |
69.23% |
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 |
18 |
11.88% |
288 |
10.67% |
160 |
128 |
44.44% |
专业方向课程 (中层分立) |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
58 |
38.28% |
1024 |
37.95% |
184 |
840 |
82.03% |
大数据技术 |
52 |
34.32% |
928 |
34.40% |
192 |
736 |
79.31% |
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
56 |
36.96% |
992 |
36.77% |
208 |
784 |
79.03%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52 |
34.32% |
928 |
34.40% |
200 |
728 |
78.45% |
数字媒体技术 |
54 |
35.64% |
960 |
35.58% |
148 |
812 |
84.58% |
专业拓展课程 (顶层互选) |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
17.5 |
11.55% |
280 |
10.38% |
100 |
180 |
64.29% |
大数据技术 |
25 |
16.50% |
400 |
14.82% |
120 |
280 |
70% |
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
21 |
13.86% |
336 |
12.45% |
112 |
224 |
66.67%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24 |
15.84% |
384 |
14.23% |
80 |
304 |
79.17% |
数字媒体技术 |
23 |
15.18% |
368 |
13.64% |
96 |
272 |
73.91% |
专业拓展课程 (群内互选) |
人工智能数据服务 |
8 |
5.28% |
128 |
4.74% |
64 |
64 |
50.00% |
数据处理与分析岗 |
7 |
4.63% |
112 |
4.15% |
44 |
68 |
60.71% |
短视频制作岗 |
7 |
4.63% |
112 |
4.15% |
32 |
80 |
71.43% |
微信小程序开发岗 |
8.5 |
5.61% |
136 |
5.04% |
32 |
104 |
76.47% |
分专业统计 |
专业名称 |
应修学分 |
总学时 |
理论学时 |
理论占总学时比例 |
实践学时 |
实践占总学时比例 |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
151.5 |
2698 |
896 |
33.21% |
1802 |
66.79% |
大数据技术 |
151.5 |
2698 |
936 |
34.69% |
1762 |
65.31% |
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
151.5 |
2698 |
932 |
34.54% |
1766 |
65.46%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151.5 |
2698 |
924 |
34.25% |
1774 |
65.75% |
数字媒体技术 |
151.5 |
2698 |
856 |
31.73% |
1842 |
68.27% |
(三)教学活动周安排
表10 教学活动周安排表
专业 |
序号 |
教学环节 |
各学期周数安排(参考) |
1 |
2 |
3 |
4 |
5 |
6 |
大数据技术专业群 |
1 |
入学教育/教学准备 |
1 |
1 |
1 |
1 |
1 |
|
2 |
军事技能 |
2 |
|
|
|
|
|
3 |
理论教学周 |
16 |
16 |
16 |
16 |
12 |
|
4 |
整周实训/技能训练/技能竞赛 |
|
1 |
1 |
1 |
|
|
5 |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
|
|
|
|
4 |
|
6 |
岗位实习 |
|
|
|
|
2 |
18 |
7 |
毕业教育 |
|
|
|
|
|
1 |
8 |
考核 |
1 |
1 |
1 |
1 |
1 |
|
9 |
机动 |
|
1 |
1 |
1 |
|
1 |
合计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四)实践教学安排
表11 实践教学安排表
专业 |
对应 课程 |
实训项目 |
主要内容及要求 |
实训成果 |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
微信小程序开发 |
移动端程序 开发能力 |
主要内容:APP应用程序的完整开发及发布 要求:综合项目-点餐系统 1.商家首页制作 2.菜单列表 3.购物车 4.订单确认 5.订单详情 6.订单列表 7.消费记录 |
微信小程序、APP等各类应用软件开发与维护 |
软件测试 |
测试用例书写执行能力,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接口、白盒测试等能力 |
主要内容:测试用例、测试工具使用、测试报告编写 要求: 1.测试用例包括功能测试用例。测试用例文档应包括:测试用例编号、功能点、用例说明、前置条件、输入、执行步骤、预期结果、重要程度。 2.执行测试用例:Bug提交包括功能缺陷等。Bug提交文档应包括缺陷编号、角色、模块名称、摘要描述、操作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缺陷严重程度、提交人、截图等。 3.自动化测试包括自动化测试脚本编写,执行自动化测试脚本,完成自动化测试总结报告。 4.性能测试执行包括使用性能测试工具,添加脚本、回放脚本、配置参数、设置场景、执行性能测试,对测试过程和结果进行截图,完成性能测试总结报告。 5.接口测试执行包括使用接口测试工具进行设置,对测试过程和结果进行截图,完成接口测试总结报告 6.白盒测试:按照要求编写Java程序,设计测试用例,执行白盒测试,编写白盒测试报告。 |
独立完成自动化、白盒测试用例编写,运用各种测试工具完成软测 |
HTML5(CSS3+JS)网页设计 |
Web项目开发的 能力 |
主要内容:独立完成整个web项目的开发 要求: 1.前端页面:页面不少于6个,页面布局结构清晰、合理、有创意,每个页面有自己的主题;链接、导航:每个页面可直接回首页,各级页面可以互相链接等。 2.用户注册:每个页面给出链接(登录,注册),点击后进入;注册项6个字段以上,完成注册后能回到主页并提示登录,完成邮箱验证功能,完成注册逻辑功能。 3.用户登录评分:完成登录,返回到首页(主页)、登录逻辑完整。 4.功能代码:数据库设计合理,字段清晰,有数据库文档。使用MVC模式;使用分层的思想、使用过滤器,监听器,文件上传,验证码等,应用到项目中;若运用得当,将有额外的分数增加购物系统完成购物车、支付系统完成相应的功能。 |
独立完成整个web项目的开发,包括前端:HTML+CSS+JS 业务:JSP+Servlet 数据库: MySQL; |
大数据技术 |
数据采集与处理 |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实践 |
主要内容: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平台的使用、网络爬虫技术实践、日志数据采集实践、数据预处理实践 要求: 1.认识数据采集技术,熟悉数据采集平台,了解原始数据存在的主要问题; 2.熟悉数据预处理的作用和工作任务,为后面的具体实践项目打好; 3.掌握urllib基本库和BeautifulSoup 解析库的使用方法,获取指定内容; 4.熟悉Selenium基本库和pyquery解析库的使用方法,获取指定内容; 5.熟悉Scrapy的使用,熟悉urllib基本库和BeautifulSoup解析库的使用方法,获取指定内容。 6.学会Flume的安装和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配置;将采集的日志数据转存到HDFS、 HBase; 7.学会使用Flume搭建日志采集系统,并按指定要求实施日志采集; 8.学会使用Nginx和 Flume搭建日志采集系统,并按指定要求实施日志采集; 9.学会使用Kettle采集Excel表格中的数据、Kettle进行多复合来源数据的采集与关联; 10.运用pig、kettle、Pandas等工具的基本知识。 |
完成指定数据的采集,并转存到HDFS和Hbase; 搭建日志采集系统并完成日志采集; 运用工具进行数据预处理。 |
大数据库平台运维与管理 |
Hadoop 单机版及集群的安装与配置 |
主要内容:Hadoop 单机版及集群的安装配置、基于Hadoop 单机版的数据分析、大数据组件维护 要求: 1.了解 Hadoop的安装及运行环境; 2.掌握Hadoop 的工作原理; 3.对不同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 4.实施Hbase组件维护; 5.实施Hive组件维护; 6.实施Zookeepe组件维护; 7.实施ETL组件维护; 8.实施Spark组件维护。 |
完成Hadoop集群基础环境配置; Hadoop HA集群配置; Hadoop HA集群启动; 完成Hadoop组件维护。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机器人综合实训 |
机器人的操作与装调 |
主要内容:机器人实施与运维 要求: 1.机器人装调:机器人开箱安装,充电桩布置,机器人启动激活,基本软件功能操作; 2.网络环境搭建:完成网络传输设备安装和调试,机器人网络接入及测试; 3.机器人语料部署:完成智能问答知识库设计,语料分拆、扩写、测试、上传及优化迭代; 4.机器人导航部署:完成交付方案设计、机器人建图导航任务设置、导航测试和自动回充测试。 5.机器人检查维护:完成机器人电机、舵机、电池、传感器等硬件模块与系统软件的检查与维护; 6.机器人故障诊断:根据故障状态和异常分析,完成语音系统和导航系统的故障诊断; 7.机器人维修:完成坏件的拆卸与备件的更换、调试以及固件升级,语音系统和导航系统的故障维修。 |
完成智能机器人的安装、调试,完成语料部署。检查机器人并处理故障维护。 |
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
PCB设计与制作 |
绘制电路图及PCB |
主要内容: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 要求: 1.掌握Altium designer 进行电路板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安装、启动关闭、主窗口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新建工程文件; 2.熟练掌握 Altium designer 的基本操作,熟悉各元器件的应用技巧; 3.了解元器件及元器件库、掌握元器件及元器件库的制作; 4.熟悉印制电路板制作的基本方法及流程, 掌握网络连接的加载方法,掌握布线的一般技巧; 5.掌握较复杂电路的印制板布局、布线及设计方法。 |
电路原理图、PCB单面板、PCB双面板、原理图库、PCB库 |
短视频制作 |
视频的制作流程、After Effects软件操作、图层与动画、视频效果制作 |
主要内容:新媒体视频编辑、短视频制作与动效制作 要求: 1.短视频的前期准备,策划、拍摄、剪辑与包装、发布; 2.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认识工作区及工具; 3.掌握合成的方法,替代素材、嵌套、创建层; 4.掌握实色层、调整层、辅助层等各层操作; 5.掌握基础动画、时间面板、关键帧、动画预置知识; 6.掌握创建遮罩的方法,会使用各种遮罩工具; 7.掌握3D通道效果的设置,会操作颜色校正、模糊和锐化等工具; 8.创建、修改、添加表达式。 |
编辑和制作各种短视频 |
数字媒体技术 |
虚拟现实开发实战 |
VR场景设计、三维数字建模、VR交互制作、VR项目发布 |
主要内容:VR游戏场景设计、建模、项目交互设计、游戏资源开发 要求: 1.VR作品策划文档制作; 2.VR模型素材3D建模; 3.Steam VR插件解析及下载导入; 4.熟悉游戏开发的基本步骤; 5.熟悉创建项目并导入游戏资源的方法; 6.熟悉游戏主要功能脚本的编写; 7.VR引擎制作VR作品。 |
Unity HTC Vive 实战——VR“生存之战游戏” |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专业群教师团队结构合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强。教师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4名,教授4名,副教授11名,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3人,双师型教师占比91%,兼职教师24人,师生比17:1。
团队教师技能卓越,为学生成长提供坚实保证。近年来学生技能竞赛取得佳绩,获省级以上奖项46项,其中获四川省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2项,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奖多次。
2.专任教师
团队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相关证书;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定期开展师资培训,专业教研研讨会,学术交流讲座等活动,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每5年累计达到6个月及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
3.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从文化产业研究、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游戏设计与制作等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3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24名兼职教师中,11名来自意向合作企业,兼职教师稳定。每学期开学前,开展兼职教师教学规范、教学方法培训,建立兼职教师教学质量与课时津贴挂钩的考评机制,确保兼职教师教学质量。
(二)教学设施
专业群已建立校内一般性实训基地,建设有通信网络接入实训室、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室、软件测试基础实训室、大数据技术实训室、智能电子产品实训室、人工智能基础实训室等7 个校内实训中心,并综合运用5G、VR/AR、物联网、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加大智慧教室等教学场地建设,提供智能化教学空间,实现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的连接。校企共建开放共享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开展业务实训、各类实习等提供教学条件保障。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融入信息技术行业全要素,与高新技术企业等合作改建、新建校内实训场所,建设校内浸润式高新技术职业场景,开展需求调研、代码编写、软件测试等典型信息化业务操作练习;引行入校,建设“校中行”,校内学生以“准员工”身份从事软件开发、测试和维护等基础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合作渠道与方式,与紧密型合作企业共建“企中校”,共建现代学徒班、订单班,校企联动,工学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工作,提升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实现学校、企业共育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创新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实习基地的质量监控、评价和反馈体系,加强实习实践的过程管理,强化对行业指导教师、合作企业的监督与考核,保障学生的实习效果。
(三)教学资源
1.教材开发与选用
优先选用国家级、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规划教材及近三年出版的高职教材;建立由任课教师提出教材征订、专业主任审核、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教材选用机制,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优秀教材和自编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
计算机类和新闻传播类的专业图书文献5 万余册,包含艺术设计、网络安全、大数据和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等领域的图书文献,也包含信息技术和传统文化类文献,满足学生专业强化学习与拓展,以及教师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研科研等需要。
3.数字资源配备
配置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校级在线课程7 门,孵化建设的网络课程 7 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课程1 门,孵化建设的思政示范专业 1 个。课程资源包括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需求。
(四)教学方法
依托智慧校园数字教学资源,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开展“互联网+智能”课堂教学革命,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基于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模式,采用线上自学与课堂讲授、个人学习与团队协作、理论探究与实训演练、个性学习与普适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法改革。借助虚拟实训系统,拓展教学时空,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采集、分析和应用教与学全过程行为数据,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让学生获得满足感,收获感,切实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遵循“关注能力,注重过程,多种评价,分类实施”的原则。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主要包括教学评价、考核评价和社会评价。其中,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考核评价包括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等,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社会评价包括企业评价、单位评价、第三方评价等。
评价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与规范、团队合作与创新、专业知识与技能、方法与社会能力;评价方法包括理论考试、现场操作、现场答辩、项目报告、实训报告、证书考取等;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等。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能更全面地考查学生应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更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
(六)质量管理
1.学院建立了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健全,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完善,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保障人才培养规格达成。
2.学院教学管理机制健全,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规范,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完善,建立了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教学纪律严明,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互帮互助,保证教学质量。
3.学院建立了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质量分析、评价,将分析评价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毕业要求
本专业群在毕业审查时,要求同时达到以下条件方可毕业:
(一)修满总学分151.5学分。
(二)修满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8学分。
(三)修满素质拓展教育模块课6学分。
(四)修满双创基础教育模块课3学分。
(五)建议至少取得1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